骨髓纤维化
骨髓纤维化是一种慢性的,通常是原发性的疾病.其特点是骨髓纤维变性,脾肿大,同时有白红系原始细胞增多性贫血,伴有泪珠状红细胞. 病因学和发病机制
本病原因不明.可并发于慢性髓(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亦可见于15%~30%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病人.类似于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的综合征亦曾见于各种癌肿,感染和接触某些毒素以后(表130-5).恶性或急性骨髓纤维化(通常是一种变异型)呈迅速进行性恶化的病程,事实上这可能是真正的巨核细胞白血病.
典型的特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发病高峰在50~70岁,从估计的发病时起算中位存活期为10年.根据G6PD同工酶和染色体异常的研究,提示本病发生了异常的髓系干细胞的克隆增生.通过对骨髓移植后的骨髓成纤维细胞的研究分析,已证实骨髓成纤维细胞不是从同一造血细胞系中产生的,因而一般认为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属于对原发病的反应性表现的一种并发症. 症状和体征
疾病早期,病人可无症状.在常规体检中可能发现脾肿大或血象异常.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出现全身不适,体重减轻以及脾肿大或梗塞所造成的症状.50%的病人可出现肝肿大.淋巴结肿大虽可发生,但不典型.
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MF)简称髓纤,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组织中胶原增生,其纤维组织严重地影响造血功能所引起的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髓纤又称“骨髓硬化症”、“原因不明的髓样化生”。本病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纤维组织增生,以及主要发生在脾、其次在肝和淋巴结内的髓外造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幼粒-幼红细胞性贫血,并有较多的泪滴状红细胞,骨髓穿刺常出现干抽,脾常明显肿大,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
本病多数起病缓慢,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其后逐渐出现疲乏,盗汗,心慌,苍白,气短等虚弱症状及腹痛、腹块、骨痛、黄疸等。本病多数进展缓慢,病程1~30年不等,一般自然病程平均5~7年,部分可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少数表现急性骨髓纤维化,其病程短且凶险,多于一年内死亡。本病属少见疾病,发病率约0.2/10万~2/10万人口。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之间。 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者病因未明,继发者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骨结核、佝偻病、骨髓炎以及苯、氟等化学物质中毒。骨髓纤维化临床表现以贫血及肝脾肿大为特征,故属于中医经典所载“积聚”、“虚劳”范畴。 , 【病因】
尚未阐明,一些学者认为骨髓纤维化是由于某中异常刺激使造血干细胞发生异常反应,导致纤维组织增生,甚至新骨形成,骨髓造血组织受累最终导致造血功能衰竭。 【分型】
MF主要病理改为骨髓纤维化及脾、肝淋巴结的髓外造血。骨髓纤维化的发生是由中心逐向外周发展,先从脊柱、肋骨、骨盆及股骨、肱骨的近端骨骺开始,以后逐步蔓延至四肢骨骼远端。
1) 早期全血细胞增生伴轻度骨髓纤维化期骨髓细胞呈程度不一的增生。红、粒、巨核细胞系均增生,以巨核细胞最明显。脂肪空泡消失,网状纤维增多,但尚不影响骨髓的正常结构。造血细胞占70%以上,骨髓基质以可溶性胶原蛋白增加为主。
2) 中期骨髓萎缩与纤维化期纤维组织增生突出,占骨髓的40%~60%,造血细胞占30%,巨核细胞仍增生。骨小梁增多,增粗,与骨髓相邻部位有新骨形成。各个散在造血区域被由网状纤维、胶原纤维、浆细胞和基质细胞形成的平行束状或螺旋状物质分隔。
3) 晚期骨髓纤维化和骨质硬化期 MF终末期。以骨质的骨小梁增生为主,占骨髓的30%~40%。纤维及骨质硬化组织均显著增生,髓腔狭窄,除巨核细胞仍可见外,其他系造血细胞显著减少。此期骨髓基质成分中聚合蛋白为主,主要表现纤维连接蛋白,外连接蛋白和TENASCIN分布增加。 【临床表现】
其病大多隐匿,进展缓慢。许多病人常于症状出现数月或数年后才确诊。最多见的为疲乏、体重减轻及巨脾压迫引起的各种症状。起初,全身情况尚好,逐渐出现脾增大、代谢亢进、贫血加重的症状,晚期可有出血症状。其临床表现主要有:
1) 脾、肝肿大脾大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几乎100%。偶尔病人自己发现左上腹有一肿块或体检时被发现。有人认为脾大程度与病程有关,脾肋下每1CM代表一年病程。由于脾大,常感觉腹部饱满或沉重压迫。脾触之坚实,一般无压痛;但如脾增大太快,可因脾局部梗死而发生局部疼痛,甚至可以听到摩擦音。
2) 全身性症状 中晚期病人大多有乏力、体重减轻、怕热、多汗等症状。食欲一般或减退。晚期消瘦尤为明显。 3) 贫血早期既有轻度贫血,随血红蛋白下降逐渐加重,晚期面色苍白、疲乏、无力、体力活动后气促、心悸等症状较明显。 4) 出血症状早期血小板计数增高或正常,无出血症状。晚期血小板减少,皮肤常出现紫癜或瘀斑,可有鼻衄。 5) 其他少数病人可有不明确的骨痛。很少数病人因血尿酸增高而发生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 【诊断标准】
国内诊断标准: 1、脾明显肿大; 2、外周血可见幼稚细胞和有核红细胞,有数量不一的泪滴样红细胞,病程中可有红细胞,有数量不一的泪滴样红细胞,病程中可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和减少;
3、骨髓穿刺多次“干抽”或呈“增生低下”; 4、脾、肝、淋巴结病理切片显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 诊断IMF须具备第五项再加其余4项中任何2项并能除外继发性MF。
【常规治疗】
由于骨髓纤维化发病隐袭,病情进展缓慢,在疾病早期如症状不明显,贫血和脾肿大均不严重时,一般无须特殊治疗或对症治疗。骨髓纤维化的治疗要根据病情、病程不同而选择。
1、雄性激素可以加速骨髓中红细胞的成熟及释放,使贫血减轻,一般需3个月以上常用药物: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脾内的红细胞破坏减少或抑制免疫复合 物激发的红细胞的免疫性破坏,并可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合并溶血或出血的患者可以应用,一般选用泼尼松40~60mg/日,2~3周后逐渐减量,可使出血症状减轻或输血次数减少。
3、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组织有抑制作用,适用于巨脾,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过高的病例。中药可缓解化疗出现的系列副作用。 【预后与转归】
本病进展缓慢,病程长短不一,1~20年不等,中位生存期为3~8年不等,少数人可生存10年以上,年龄超过60岁,巨脾、白细胞大于30×109/L和小于4×109/L,血红蛋白100g/L或血小板减少者、Ph(+)、--7、7q-染色体核型异常者,骨髓活检示骨髓萎缩、纤维化或硬化者,预后较差。最常见的死因为心衰,出血或血栓,反复感染和急性白血病,约20%患者最后可转化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难点与对策】
难点之一:如何提高骨髓纤维化的诊断水平 典型的骨髓纤维化病例在诊断上并不困难。但针对临床上髓纤早期,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尤其是白细胞不增高,脾脏肿大不明显者,由于此为少见的疾病,一般医院缺乏实验室检查条件,且医师也缺乏较多的经验,此时对本病要作出明确的诊断就成了难题,如何尽快给予明确诊断,我们认为为应强调对该病的认识,熟悉该病的诊断要点,只要临床提示多次骨穿干抽或稀释,且骨质坚硬者,应注意该病的可能性,要及时常规行骨髓活检,以免延误诊断、耽误治疗,造成直接不良后果。
难点之二:如何有的放矢 对于治疗效果髓纤的治疗过程长,疗效显示慢,并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诊断成立后,在众多的治疗方案中选择出理想的方案是很重要的,难点在治疗方案开始实行后, 短期内不显效 ,与根本无效或有较大副作用都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如何少走弯路,是病人能长期生存,并提高生存质量是骨髓纤维化得到医疗的主要目的。中医辩证论治,中成药扶正固体,化瘀软坚以缓图,饮食调理,精神调理,心理诱导治疗,从而改进造血功能,纠正贫血和出血,减轻脾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从长远角度维持病情的稳定,以防其他变化,除急性骨髓纤维化外,不宜先使用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大的化疗药物,以免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影响长期生存的远期效果。
难点之三:如何缓解巨脾引发的症状 大多数髓纤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因巨脾而诱发脾周围炎,机械性肠梗阻,脾梗塞等而诱发脾区剧烈疼痛及发热等症状,易并发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危及生命。上述并发症的处理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此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救治,中医内外兼治有一定效果,从瘀、毒、气滞等论治,可应用活血破瘀、解毒软坚、理血顺气中药内服,及脾区外敷治疗,有良好疗效,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可重用虫类药物等。
【康复指导】
坚持继续服用中药加强营养,多补充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可适当多进补肾、养血的食物,如核桃、红枣、花生等。适用于贫血、虚弱等症状及化疗后骨髓抑制者。
1) 人参炖瘦肉 红参或西洋参10g,瘦猪肉少许,加水200ml,文火炖2小时,加盐少许食用。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明显者。 2) 元肉黑豆羊肉汤龙眼肉5g 黑豆一小把,生姜2片,羊肉50g,文火炖2小时,加盐少许食用.温阳补肾。适用于肾阳虚者。 3) 保持豁达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
【研究进展】
1)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发病机理精髓化生血液的造血作用,主要取决于肾的功能状态,肾气充足,骨充髓满,精血旺盛,生化不息;肾气不足,骨枯髓塞;肾阳虚,则功能衰微;肾阴虚,则精血旺盛,生化无源;肾气不足,精亏血少。
2) 立方依据“肾藏精”、“肾主骨生髓”,肾精亏损则骨髓不充,髓虚则精血不能复生。 3) 活血化瘀药的运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早期患者无出血倾向时,在补肾的基础上视瘀血轻重不同程度酌情选用川芎、红花、丹参、三棱、莪术、龟甲、鳖甲、水蛭等,待腹中积块逐渐缩小,则逐渐减轻活血化瘀药物药量,勿再用峻烈活血之品。
【经验与体会】
1) 骨髓纤维化属于“虚劳血虚”、“癥瘕积聚”范畴。 补肾祛瘀治法应为贯穿整个治疗的根本法则。如骨髓纤维化早期,仅仅表现脾肿大,轻度贫血而无明显临床症状时,中药即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通过益气血、补肝肾,改善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髓纤中期,由于病情进展,贫血进一步加重,或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或有出血倾向,此时应加强相应措施,此期中医认为多属虚实夹杂,除按中医辩证分型服用中药,髓纤晚期,出现腹水或巨脾,下肢浮肿者,中医认为属本虚标实之证,宜标本兼治,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以治本,行气利水以治标。
2) 针对慢性髓纤虚劳的治疗,在临床上从气从肾论治,辩证分型为气阴虚型,气阳虚型,气阴阳俱虚型予以施治,以益气生血,补肾生髓,化生精血,从而较好的纠正贫血。 3) 活血化瘀、破血软坚法在髓纤治疗中的应用,依据“祛瘀生新”,在上述中医辩治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药味,常用太白米、桃儿七、丹参、三七等,以化瘀生新,滋生阴血;慢性髓纤患者常常伴有积聚痞块,乃毒蕴血瘀,搏结胁下而致,施以破血解毒,软坚散结治疗, ,软坚散结治疗,效果颇佳。
骨髓纤维化(myelofibrosis)为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骨髓造血组织逐渐为纤维组织所代替而严重地影响了造血功能。临床特征为贫血,肝脾肿大,外同血中出现幼粒、幼红细胞,骨髓呈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本病依病因葛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骨髓纤维化,前者又可分为急、慢两型.
(一)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病因不明,骨髓出现弥漫性纤维组织和骨组织增生伴髓外造血,根据起病急缓主要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发生于中、者年人,起病急,病程短,无明显肝脾淋巴结肿大,有发热、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穿刺常呈干抽现象。慢性型最多见,亦多在5O~70岁间发病,早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多汗、消瘦、肝脾肿大尤以脾大为甚。
血象
(1)2/3患者初诊时有轻度或中度贫血,晚期多有严重贫血。红细胞大小及形态不一,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及数量不等的泪滴状红细胞,后者为本病的特征之一。血涂片中可见幼红细胞。若已行脾切除术则血涂片中可见多数幼红细胞。
(2)白细胞数高低不一,半数患者可增高到(10~20)×109/L或更高,但部分病例白细胞数正常,少数减低。约70%病例外周血中可见一定数量的中、晚幼粒细胞,甚至原粒和早幼粒细胞。
(3)血小板数高低不一,早期常见增多,后期减少,血小板大而畸形,偶见巨核细胞碎片。 (4)网织红细胞计数值常轻度增高。
骨髓情况,根据病程及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三期①全血细胞增生期,粒、红、巨核三系细胞均见程度不等的增生,其中尤以巨核细胞增生为著,此期纤维组织较少;②骨髓萎缩及纤维化期:此期以纤维组织增生为突出,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共约占30%;⑧骨髓纤维化和骨质硬化期,此期纤维组织显著增生,骨质硬化明显,除仍可见巨核细胞外,造血细胞严重减少。
骨髓象 就诊时多因骨质硬化穿刺困难。 (1)常见干抽现象或抽出的骨髓液含有核细胞极少,而含有大量纤维组织及聚集的血小板。 (2)骨髓活检有典型改变,可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有的病例可有残留造血灶,巨核 细胞可见到,但数量很少。 细胞化学染色及其它检查。 (1)NAP活性:2/3病例增高。 (2)血清尿酸含量增高。 (3)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减低。 (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 可由化学、物理因素、损伤及感染影响,肿瘤、白血病细胞浸润等引起,其血象及骨髓象所见与原发性者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