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做什么检查?
一、慢性白血病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血象:初次就诊时的白细胞计数大多在200-400×109/L,最高可达600-1000×109/L。早期无症状的病人大多在50 × l09/L以下。血液中可见到各发育阶段的粒系细胞,骨髓象。原粒细胞一般为1%~3%,早幼粒加原粒细胞最多不超过10%,中幼和晚幼粒细胞数量较多,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绝对数虽增多,但由于幼稚细胞的大量存在,其百分数低于正常,嗜酸及嗜碱粒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均增高,淋巴及单核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细胞化学色显示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NAP)活动显著降低或完全阴性,但经有效的治疗后仍能上升至正常,复发时又下降。在病之初期,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由轻至中度减少,逐渐加重。血液中可出现少数有核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早期大多正常,约1/3病例增高,晚期常减少。
(2)骨髓象:骨髓中有核细胞显著增多,其中主要的细胞为晚幼及中幼粒细胞,其次为早幼粒、带状核和中性分叶核细胞,嗜酸和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原粒细胞至多不超过10%,红系细胞减少。粒:红比例增至10~50:1。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晚期减少,偶尔可出现状似Gaucher细胞的吞噬细胞。晚期骨髓内纤维组织可增多。
(3)染色体:约90%以上病人的粒细胞中有一种异常的染色体,称为ph’染色体t(9:22)(q34:q11)。这种异常也存在于幼稚红细胞和巨核细胞,但不存在于淋巴细胞或纤维细胞。Ph’染色体不因治疗而消失,在缓解和复发时均存在。Ph’染色体阴性病人比阳性者预后差,其生存时间常常少于1年。
(4)血液生化: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及维生素B12结合力均显著增高为本病特点之一,增高的幅度与白细胞增多程度成正比,增高的原因是大量正常的和白血病性粒细胞产生了过多运输维生素B12的转钴蛋白I,血清尿酸浓度可以增高,尤其在化疗时。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血液:最突出的发现是小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大多在15~50×109/L,少数可超过10×109/L,早期小淋巴细胸占白细胞的65%~75%其形态与正常的小淋巴细胞难以区别。中性粒细胞和其他正常白细胞均显著减少。早期,贫血可不存在或很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如果发生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则贫血可很严重,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血片中出现大小不均,异形及多染性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胆红素增多;晚期血小板计数常减低。
(2)骨髓象: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而正常的粒系、红系细胞和原核细胞均减少,晚期更显著。发生溶血性贫血时幼红细胞增多。
(3)免疫学:约半数病人的血清丙种(γ)球蛋白减少,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对疫苗刺激的抗体产生减少,但细胞免疫反应一般尚不减弱。大多数病例的恶性淋巴细胞表面有单克隆的IgM。在欧美98%病例的淋巴细胞源自B细胞,2%源自T细胞。
二、急性白血病
(1)血象:贫血程度轻重不一,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网织红细胞数减少,也可轻度增高,血小板计数大多减少,但早期可正常或轻度减少。
白细胞方面的异常是主要的,其计数高低不一致。未经治疗时白细胞总数可以增高、减低、也可正常。不少病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在3× 109/L以下,最低者在1×109/L以下,计数高者可超过10×109/L,末期可以增长很快,最高可达100×109/L左右,血片中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大多明显减少,而出现相当数量有核红的原始细胞,一般占30%一90%,最多可达95%以上。
(2)骨髓象:骨髓中细胞量显著增多,主要由于原始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幼红细胞减少(红白血病例外),粒细胞与红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原核细胞常减少,除非是M7型急性白血病。
(3)血液生化: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内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细胞毒药物治疗时更甚。
(4)染色体:在约80%一85%病人中可检出染色体组型异常,有些组型异常具有特异性。例如:t(15:17)只见于M3,16号染色体异常多见于M4嗜酸型及M2,t(8:14)出现于B细胞急淋。可是某些型的染色体异常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
三、 化疗前应完成的检查:
血常规:包括Hb、RBc、WBc+Dc、Ret、PLT;
尿常规、便常规(包括潜血),血型(ABO、Rh);
MIC分型
血液生化:肝功、乙肝5项、抗HCV、肾功、电解质、血糖、血尿酸。拟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者,加查血清淀粉酶、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纤维蛋白原。
胸片、心电图、腹部B型超声。
细菌学检查:咽、鼻拭子培养;皮肤、粘膜破溃炎症处,应做局部拭子培养;疑肛周感染者,行肛拭子培养;下呼吸道感染者做痰培养。高热、寒战原因未明者,应边疆血培养2~3次,且宜在使用抗菌素前抽取。
AML-M3,或伴全身广泛出血者,做DIC全套检查(3P试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FDP定量、纤维蛋白原半定量、PT+A、APTT、D二聚体等)。
ALL及AML-M4、M5行腰穿刺,检测颅压及脑脊液常规、生化及找幼稚细胞,同时鞘内注药。(见后)
四、 化疗中及化疗间期的检查。
化疗中血常规,包括PLT,每周2次,WBC或PLT明显下降者,每1~2天1次。使用全反式维甲酸后白细胞明显上升者也应每1~2天查1次。化疗间期每周1次。
尿常规、便常规(包括潜血),每1~2周1次。化疗期间特别注意尿PH及尿酸结晶。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尿酸等至少每月1次,异常者及时复查。乙肝5项、抗HCV每4周1次。
用蒽环类、三类杉酯硷类、大剂量阿糖苷等,每疗程前后均需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
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者,用药前做皮试,皮试液浓度为10单位/0.1亳升。每疗程前后查肝功能、PT+A、血糖、淀粉酶。
AML者完全缓解后行腰穿检查及鞘内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