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类型白血病和组织细胞病 (Special leukemia and histiocytosis)
一、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又称脑膜白血病(脑白)(meningeal leukemia,ML)
[临床]
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尤其是颅内压升高的症状和体征。如头晕、恶心、呕吐、嗜睡,昏迷甚至癫痫样发作。
[脑脊液检查]
1、 压力增高,>0.02Kpa(200mm水柱)或>60/滴/分。
2、 WBC>0.01×10
9/L;(>10×10
6/L;>10个uL;
3、 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
4、 蛋白>450mg/L,或潘氏试验阳性;
5、 糖定量降低,<5.0mmol/L。
二、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rolymphocytic leukemia,PLL):为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粒、红、巨核三系均受抑。本病很少见,(慢淋与幼淋之比为18比1)。
[临床]
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起病缓慢,疲乏、无力。脾有中、重度肿大,肝常肿大。淋巴结肿大或肿大不明显。中数生存期:B-PLL为两年,T-PLL为7个月。
[血象]
淋巴细胞增多,多在100×10
9/L以上,可多达500×10
9/L。幼淋巴细胞为主,常大于30%(2/3病人占60%左右)。此类细胞中等或较大,胞浆丰富,染色质与核仁发育不平衡,即核仁明显而染色质较成熟。血小板常减少。
[髓象]
幼淋巴细胞>30%。原淋巴细胞<30%。
[细胞化学]
Fulgen染色显示核仁中DNA物质,阳性率50%以上,80%的病人PAS有不同程度的阳性。酸性磷酸酶(ACP)阳性,酸性磷酸酶酒石酸抑制试验(TACP)阴性,过氧化物酶(POX)和苏丹黑B(SBB)均为阴性。非特异性酯酶(a-NAE)、特异性酯酶(AS-DCE)均为阴性,(T幼淋巴细胞a-NAE可呈阳性)免疫学检查,B-PLL(B淋巴细胞表型)多于T-PLL型。
三、
先天性白血病(congenital leukemia,ConL)
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患白血病即可视为先天性白血病。因为白血病细胞增殖到109以上才能检查出来。白血病细胞的倍增时间,即细胞群体增加一倍的时间(doubling time---TD)为3-5天,一个白血病细胞增殖到109,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时间。
[临床]
出生时常见周身紫癜和0.2~0.3cm的白血病结节。肝
脾肿大,呼吸困难较多见。淋巴结肿大较少见。细胞类型为急粒多见于急淋。
[血象]
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出现大量的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或原淋巴细胞。中间型细胞较少,成熟型极少见。可见泪滴状
红细胞、有核
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减低。
[髓象]
呈高度增生,均为原始及幼稚
白细胞。幼红、巨核细胞及成熟粒细胞降低。
[讨论]
急性白血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出生就有的称为先天的。据报告,先天性白血病常为急性粒细胞型,本例为淋巴细胞型,可由大量的原淋、幼淋和淋巴细胞而得到证明。
四 、
组织细胞白血病,组白(histiocytic leukemia,HL)
[临床]如
急性白血病,但脾大不如恶组显著。
[血象]异常组织细胞>10%,但细胞形态较一致。
[髓象]异常组织细胞>30%,细胞形态比恶组较一致。
五 、
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sea-blue histiocytosis,SBH)
原发性海蓝组织细胞增多症(Aprimary sea-blue histiocytosis)罕见。临床上可见肝
脾肿大,
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特点市在骨髓、肝、脾中出现“海蓝组织细胞”(sea-blue histiocytosis)。
本病比原发性者稍多见的是继发性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见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
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各种脂质代谢异常性疾病。
[胞体]巨大,直径20~70цm。圆、椭圆或不规则形。
[胞浆]丰富,含有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海蓝色或绿色大颗粒,颗粒大小为直径1-4цm。有的细胞可充满空泡,边缘可不清。
[胞核]无或偶见1-2个暗蓝色核仁。
六、
全髓白血病(panmyelosis)是指骨髓中三系或三系以上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髓系多能干细胞(含粒细胞系、单核细胞系、 红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水平恶变而未累及淋系干细胞的结果。
七 、
急性杂合型(混合型)白血病(acute hibrid or mixed leukemia)
[基本概念]
本病是淋巴细胞系(急淋)与髓细胞系(急非淋)并存的急性白血病,又称杂合型急性白血病(hybrid acute leukemia)、混杂型急性白血病(heterogeneous acute leukemia)、急性双表现型白血病(acute biphenotypic leukrmia)、急性多表现型白血病(acute polyphenotypic leukemia)。包括3种表型。 1、 双表现型白血病(biphenotypic leukemia), 指1个细胞系内(intralineage)有两种细胞特征,即每个白血病细胞能同时表达淋与髓两种不同细胞系特征。白血病细胞形态比较均一。
2、 双克隆型急性白血病(biclonal acute leukemia),白血病细胞不均一,存在两种不同细胞系(bilineage type),一部分表达淋巴细胞系特征,另一部分表达髓细胞系特征,这两部分白血病细胞来源于各自的多能干细胞,并限定只有当两种细胞特征并存,或在6个月之内相继发生,才属本病。
3、 双系列型急性白血病(bilineal acute leukemia),与双克隆型白血病类似,但这两种不同的白血病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多能干细胞。
另有一种细胞系转化型白血病(linineal switch leukemia)在白血病过程中,白血病细胞从一种表现型转变为另一种表现型,因多在六个月以上病程中发生转变,故有人主张不将此型列为急性混合型白血病。
[诊断方法]
1、 态学检查:可见粒细胞样原始细胞和淋巴细胞样原始细胞。二者之和应>30%,如以原粒细胞为主则原淋应>2%,如以原淋为住则原粒应>5%.
2、 细胞化学检查:淋巴细胞系标记(PAS、ACP、TdT)和髓细胞系标记(MPO、SBB、SE、NSE)等。
3、 细胞表面抗原:淋巴细胞系相关抗原和髓细胞系相关抗原的检测。
4、 双荧光标记或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应用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MoAb分别以不同的荧光素标记原始细胞,再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原始细胞同时显示2种细胞系标记;或用流式细胞仪,选择不同波长的滤光片,分析2种细胞系MoAb标记的原始细胞。
5、 Ig基因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组的分析:Ig基因和TCR基因重组与淋巴细胞的分化有关。
6、 双系列型(bilineal type)和双表(biphenopypic type)>白血病细胞的10%以上。
7、 除外Ph1(+)的白血病。
8、 除外
慢性白血病,
淋巴瘤、骨髓增殖性疾病。
[诊断标准]
1、 淋巴细胞系:有以下两个选项中之一项:
A、E—玫瑰花环阳性或E受体单抗阳性。
B、胞浆内或表面膜免疫球蛋白(SIg)阳性
或以下3项中有2项符合者:
A、 细胞化学阳性反应:高碘酸—雪夫反应、酸性磷酸酶、末端脱氧核苷转换酶。
B、 免疫球蛋白(Ig)、T——抗原受体(TRC)基因重组。
C、 与抗淋巴细胞抗体起反应(CALLA,OKT或Leu)系及其他。
2、 髓细胞系:有以下两项中之1项(>1):
A、 细胞化学阳性反应(MPO,或NSE)。
B、 有奥尔小体。
或具备以下2项(>2)
A、 细胞化学(苏丹黑B)反应阳性。
B、 抗髓细胞系单克隆抗体阳性。
按上述诊断标准,急性混合型白血病占全部急性白血病的1.5—6%,而Mirro等在2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发现7例(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