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ao 2010年07月11日
  • 新媒体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

小儿时期较多见,发病年龄以6~12岁学龄儿童居多。
发病机理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骨髓干细胞受损,骨髓造血微环境缺陷以及免疫损伤有关。 
中医病机 先天禀赋不足,喂养失宜,用药不当,感受邪毒均可伤及脏腑。血液的生化与五脏六腑功能的正常与协调密切相关。脏腑受损则血液生化之源必乏,因而导致贫血。 
中医诊断 1.邪毒炽盛
主证:起病急骤,面色苍白,壮热不退,皮肤大片瘀斑瘀点,斑色红紫,鼻衄齿衄,烦躁口渴,便干尿黄,头晕乏力,舌红苔黄,脉细数。
分析:本证多系感受邪毒所致。邪毒入里,化热动血,故见皮肤瘀斑及衄血。邪毒炽盛耗气伤血,故见贫血证候。热毒充斥,津液耗损,故见壮热烦渴,便干尿黄。
2.肝肾阴虚
主证:面色苍白,唇甲色淡,指甲枯脆,肌肤不泽,时有鼻衄齿衄,低热盗汗,手足心赏,心烦口渴,两目干涩,眩晕乏力,便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本证多系邪热久羁,伤及津血所致。津血不足,肌肤及爪甲失养,故见面白甲枯阴虚则生内热,故见低热盗汗。虚热上扰,则出现鼻衄齿衄,目干眩晕。 3.心牌两虚
主证: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爪甲不泽,心悸气短,头晕目眩,体倦乏力,食少纳呆,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分析:本证多系心脾不足,气血两虚所致。心主血,脾统血,心脾不足则面白唇淡。血不养心则心悸。脾虚纳化失常,故见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4.脾肾阳虚
主证:起病缓慢,面色及唇甲苍白,精神不振,畏寒肢冷,体倦乏力,食少便溏,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沉细。
分析:本证多系脾肾素虚或久病伤及牌肾之阳所致。脾肾不足,气血失养,故见面色苍白。脾肾不足,不能温养脏腑,故见畏寒肢冷。舌淡,脉沉细均为虚象。 
西医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
2.一般无脾肿大
3.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须有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
4.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

最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