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症状体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产生了抗自身
红细胞的抗体,而使自身
红细胞破坏产生的溶血。是溶血性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
本病的临床表现随病因和抗体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儿患者以急性型多见,与成人患者多为慢性型不同。
1.温抗体型
(1)急性型:占70%~80%,患者多为婴幼儿,偶见于新生儿,发病年龄高峰约为3 岁,以男性占多数。发病前1~2 周常有急性感染病史。起病急骤,伴有发热,寒战、进行性贫血、黄疸、
脾肿大,常发生
血红蛋白尿。少数患者合并
血小板减少,出现皮肤、黏膜出血。临床经过呈自限性,起病1~2 周后溶血可自行停止,3 个月内完全康复者占50%,最长不超过6 个月。严重溶血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出现少尿、无尿和氮质血症等。急性型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较好,预后一般良好,大多能完全恢复,但合并
血小板减少者,可因出血而致死亡。
(2)亚急性型:患者多为9 岁以下小儿,以继发性者占多数。发病前1~2周常有流感或菌苗注射史。起病缓慢,主要症状为疲劳和贫血、黄疸和肝
脾肿大,一般无全身性疾病存在,少数患者因合并
血小板减少而有出血倾向。在病程中常反复发作,使症状加剧。病程一般约2 年,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获得痊愈,有的病情迁延,转为慢性型。合并
血小板减少者可因出血而死亡。
由青霉素引起者,与青霉素剂量有关,若每天用量超过120 万U,则很少出现溶血。即使出现溶血,通常也较轻,停药后溶血很快消退。
(3)慢性型:患者绝大多数为学龄儿童。以原发性者占多数,偶尔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起病缓慢,病程呈进行性或间歇发作溶血,反复感染可加重溶血。主要症状为贫血、黄疸、肝
脾肿大,常伴有
血红蛋白尿。这些症状常反复发作,溶血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原发性者的病程可长达10~20 年;继发性者的预后视原发病而定,合并感染可加重病情,
血小板减少者预后大多严重,甚至出现溶血危象。常并发其他血细胞成分异常,如合并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Even 综合征)。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疗效不肯定,病死率在10%左右,主要见于伴有全身性疾病的病例。
2.冷抗体型
(1)冷凝集素病:急性患者多为5 岁以下小儿,常继发于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钩端螺旋体病和水痘也可发生。起病急骤,主要表现为肢端发绀和雷诺征,伴程度不等的贫血和黄疸。临床经过呈自限性。原发病痊愈时,本病亦随之痊愈。慢性型患者主要见于50 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为原发性,亦可继发于红斑性狼疮和慢性淋巴结炎,病情经过缓慢,常反复发作,预后严重。
(2)阵发性冷性
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cold hemoglobinuria,PCH):在我国不少见,1 岁以后小儿均可发病,多继发于先天性梅毒、麻疹、腮腺炎、水痘等疾病,少数为原发性。病儿受冷后发病,大多起病急骤,突然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表现为发热、寒战、腹痛、腰背痛、贫血和
血红蛋白尿。偶伴雷诺征。大多持续数小时即缓解,缓解后;若再受冷,可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