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史和体格检查:病史中特别要注意发病年龄、出血诱因、出血部位、伴随症状及家族史等。在全面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注意出血部位及特点。对于各种脏器出血,必须排除局部病变的可能性。
血管性、血小板性疾病与凝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
血管或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
凝血障碍所致出血性疾病 |
皮肤黏膜出血 |
多见(小、分散) |
少见(大、片状) |
内脏出血 |
较少 |
较多见 |
肌肉出血 |
少见 |
多见 |
关节腔出血 |
罕见 |
多见(血友病) |
出血诱因 |
自发性较多 |
外伤较多 |
性别 |
女性较多 |
男性较多(血友病) |
家庭史 |
少有 |
多有 |
疾病过程 |
病程较短,可反复发作 |
遗传性者常为终身性 |
2.实验室检查
(1)筛选试验:常用的有出血时间(Ivy法)、血小板计数、束臂试验、血块退缩试验、凝血时间(试管法)、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根据筛选试验结果,结合临床可将出血性疾病大致归为两类: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正常或减少,凝血象正常者,归类为血管壁功能异常和(或)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凝血时间、APTT、PT中一项或多项延长而其他结果正常者,归类为凝血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2)特殊试验:①血管壁功能异常的特殊试验:毛细血管镜和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vWF检测等;②血小板异常的特殊试验:血小板形态、血小板功能(黏附、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集、释放等)、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等;③凝血异常的特殊试验: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凝血酶时间甲苯胺蓝纠正试验、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