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ao 2010年06月13日
  • 新媒体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医学病因】 
 ①七情内伤,情志不调,致气机不畅,肝气郁结,气郁日久,则气滞血瘀,脉络壅聚, 瘀血内停,久积成块。 
 ②饮食失调,过食肥甘酒食,伤及脾胃,脾虚失运,输布津液无权,湿浊内生,凝聚成积,痰气相搏,血流不畅,瘀块内生。 
 ③起成无常,寒温不调,感受外邪。 
【临床表现】 
1、 临床特点 
 CD3+LGLL 约占LGLL的85%,常见于老年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0(4~88)岁,仅10%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儿童病例罕见;无性别差异。1/3的患者就诊时可无症状;初始状包括反复细菌感染(常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疲乏,20%~30%的患者可有夜间盗汗、体重下降。主要体征:20%~50%的患者有脾脏肿大,肝脏肿大占20%,淋巴结肿大、肺浸润少见。 
 NK-LGLL进展较快,发病年龄小,中位年龄39岁。初始症状主要是发热、夜间盗汗、体重下降等B细胞疾病的症状以及肝脾肿大。大多数患者有骨髓浸润,有时可伴骨髓纤维化。有些患者可有胃肠道受累,类风湿关节炎罕见。 
 2、 血液学特点 
 约25%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并不增高。形态学可发现大颗粒淋巴细胞。T-LGLL患者LGL中位数为4.2×109/L;NK-LGLL患者的LGL一般较高,可超过5×109/L。大多数(84%)T-LGLL患者有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0.5×109/L);NK-LGLL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低(18%)。50%的T-LGLL和100%的NK-LGLL患者可有贫血;T-LGLL患者可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和Coomb’s试验阳性的溶血性贫血。T-LGLL还可出现中度的血小板减少。 
 3、 免疫表型 
 免疫表型检查可区别T-LGLL和NK-LGLL。T-LGLL常为CD+、CD4-、CD8+、CD16+、CD56-、CD7+、HLA-DR+,T细胞受体(TCR)αβ常阳性;亦有TCRγδ阳性的病例报道。偶有CD4+或CD4+、CD8+ 的T-LGLL病例报道。NK-LGLL一般为CD3-、CD-、CD8+、CD16+、CD56+、CD57变异性较大、TCRαβ-和TCRγδ-。 
 4、 免疫异常 
 T-LGLL常有体液免疫异常,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循环免疫复合物及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7%、38%、45%、56%和41%、。这些患者也可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如NK活性下降,T-LGLL常伴类风湿关节炎、PRC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Sjorgen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NK-LGLL患者免疫功能增强。 
 5、 组织病理特征 
 T-LGLL患者常累及脾脏,主要发现是红髓和脾结节的白血病浸润,浆细胞增多,显蓍的生发中心。肝窦和胆管区常受累。骨髓活检常发现B淋巴细胞结节和弥漫分布的LGL。粒细胞成熟停滞和PRCA亦可看到。淋巴结受累较少,但可看到扩大的副皮质区,包括浆细胞和LGL。 
【诊断标准】 
 综合国内外文献资料试拟定诊断标准如下: 
 1、 临床表现 
 1) T=-LGL型:反复感染,脾脏轻度肿大,可有全身B症状,部分患者症状类似风湿性关节炎。 
 2) NK-LGL型,B症状明显,肝、脾肿大,淋巴结及胃肠道易受累。 
 2、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白细胞计数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数>5×109/L,其中大颗粒淋巴细胞占505—90%,持续6个月以上。 
 2) 骨髓象:可见红系细胞增生低下,髓系细胞成熟障碍,大颗粒淋巴细胞呈间质性浸润、散在成团。 
大颗粒淋巴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胞浆丰富,浅蓝色,含有数个或粗或细的嗜天青颗粒,核圆或椭圆,染色质呈块状,人不易见到。酸性磷酸酶(ACP)染色强阳性,特意向脂酶(CE)阳性,非特异性脂酶(ANAE)染色弱阳性或阴性。 
 3) 免疫表型:可分为两类, 
 A、T-LGL:CD3+,CD8+,CD16+,CD57+,HLA-DR+,TCRαβ阳性,;CD4-,CD56-. 
 B、NK-LGL:CD2+,CD10+,CD56+;CD3-,CD4-、CD57-, 
 当患者反复感染伴有外周血淋巴细胞持续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时,应考虑本病,若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符合上述标准,可做出诊断。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检查 
 血液学特点 
 
 约25%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并不增高。形态学可发现大颗粒淋巴细胞。T-LGLL患者LGL中位数为4.2×109/L;NK-LGLL患者的LGL一般较高,可超过5×109/L。大多数(84%)T-LGLL患者有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0.5×109/L);NK-LGLL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较低(18%)。50%的T-LGLL和100%的NK-LGLL患者可有贫血;T-LGLL患者可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和Coomb’s试验阳性的溶血性贫血。T-LGLL还可出现中度的血小板减少。 
 免疫表型 
 免疫表型检查可区别T-LGLL和NK-LGLL。T-LGLL常为CD+、CD4-、CD8+、CD16+、CD56-、CD7+、HLA-DR+,T细胞受体(TCR)αβ常阳性;亦有TCRγδ阳性的病例报道。偶有CD4+或CD4+、CD8+ 的T-LGLL病例报道。NK-LGLL一般为CD3-、CD-、CD8+、CD16+、CD56+、CD57变异性较大、TCRαβ-和TCRγδ-。 
 免疫异常 
 T-LGLL常有体液免疫异常,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循环免疫复合物及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7%、38%、45%、56%和41%、。这些患者也可存在细胞免疫缺陷,如NK活性下降,T-LGLL常伴类风湿关节炎、PRC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Sjorgen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多数NK-LGLL患者免疫功能增强。 
 组织病理特征 
 T-LGLL患者常累及脾脏,主要发现是红髓和脾结节的白血病浸润,浆细胞增多,显蓍的生发中心。肝窦和胆管区常受累。骨髓活检常发现B淋巴细胞结节和弥漫分布的LGL。粒细胞成熟停滞和PRCA亦可看到。淋巴结受累较少,但可看到扩大的副皮质区,包括浆细胞和LGL。 
  【治疗方案】 
 LGLL并发症的出现和死亡与中性粒细胞减少有关,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合适治疗尚有争议。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病情,但多为暂时性的。脾切除和造血生长因子的效果亦有限,小剂量甲氨蝶呤的初步结果令人振奋。单一药物化疗在T-LGLL相关的PRCA患者有效。联合化疗对NK-LGLL无效,很少能取得长生存。 
【疗效标准:】
 由于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甚为少见,尚无公认的疗效标准,如果给予治疗,可参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标准: 
1) 完全缓解(CR):无临床症状及脾肿大。血象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4×109/L。 
2) 部分缓解(PR):脾缩小≧50%。血象:中性粒细胞>1.5×109或较疗效前增加50%以上,淋巴细胞绝对值较疗前减少50%。 
3) 稳定: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4) 恶化:症状加重,脾脏增大50%以上。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加50%以上。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

最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