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如药物、化学、物理因素和病毒感染等导致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从而引起
红细胞、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减少的一个综合征。临床上分急性
再障和慢性再障两大类。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急性再障的治疗原则是
骨髓移植或淋巴细胞蛋白等疫抑制剂的应用。慢性再障则以雄激素为主,辅以中药治疗。并发症威胁生命,应积极抗感染、输血等支持治疗。常见护理问题有:①活动无耐力;②有感染的危险;③有出血的危险;④知识缺乏;⑤个人应对无效。
一、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贫血、
血红蛋白低。
红细胞减少,致氧运输障碍,缺氧
[主要表现]
头昏,直立时可发生一过性晕厥。
乏力,精神委靡,四肢软弱。
活动后心悸、气促。
[护理目标]
能够耐受一般活动,活动能力接近正常水平。
[护理措施]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量多餐。
指导病人活动内容与活动量,共同制订日常活动计划。
在卧床休息的前提下,指导病人做有效的活动。
协助病人日常生活护理。
遵医嘱输氧,以增加各组织器官的供氧量。
遵医嘱输入红细胞,增加携氧功能。
定期测定
血常规,了解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的计数。
监测心率、呼吸,了解缺氧程度。
[重点评价]
活动能力提高的程度。
二、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骨髓功能低下。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主要表现]
若发生感染,可出现:
畏寒、发热,心动过速。
咽喉疼痛,咳嗽,咳痰。
尿频、尿急,尿痛。
口腔溃疡,肛周红肿、疼痛。
[护理目标]
了解或掌握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
了解发生感染后的危险性。
病人减少了或未发生感染,表现为
白细胞低于正常时,无明显发热、咳嗽,全身皮肤、粘膜正常。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换气2次,每次15-30min,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周进行细菌培养监测。
白细胞低于1.0×109 /L时住入单向或无菌层流室,进行保护性隔离。
教会病人必要的卫生知识,如减少房内流动人员,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接触传染病人,不吃凉、生菜,水果削皮后再吃。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至少6次。有肛周疾患者每日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坐浴3次。加强皮肤护理,勤擦洗、勤更换,必要时用1:2000洗必泰溶液擦洗全身皮肤。
各项治疗、护理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尤其注意观察注射丙酸睾丸酮后的局部变化。因油性制剂吸收困维,可继发感染或不吸收而形成肿块,应轮换注射部位。
告知病人当身体某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粘膜改变时,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处理。
为防止条件致病菌的感染,遵医嘱预防性地给予抗细菌和病毒的药物。
[重点评价]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是否正常。
全身或局部有无感染的倾向。
有无发热。
三、有出血的危险
[相关因素]
骨髓功能低下致
血小板减少。
凝血因子缺乏。
[主要表现]
若出血,可表现为:
皮肤可见出血点、瘀斑。
鼻出血,牙龈出血。
咯血、呕血、便血、血尿。
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出血表现。
[护理目标]
了解预防出血的措施。
不发生出血或减少出血的发生。
[护理措施]
告诉病人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
告知病人预防出血的措施:
不用手指挖外耳道、鼻孔,不用硬毛牙刷刷牙,不用牙签剔牙,不用手指搔抓皮肤。
不用力咳嗽、拧鼻涕和过度用力大便。
禁食辛辣、刺激性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禁止热敷,高热时降温,禁用醇浴。
保证病人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防止头部震荡或局部阳光剧烈照射。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噪音。
不剃胡须、剪指甲等。
各项操作时,如口腔、皮肤等护理,动作轻柔。进行各种穿刺术后延长按压时间,每次按压不少于5min。
避免进行有损伤性操作,如胃镜、肠镜、肛表测体温、洗肠、导尿等,以免刺破粘膜。避免有损伤的动作,如削苹果等。
若某一局部出血,嘱其稳定情绪,勿紧张,尽量找到出血点及时按压止血,并立即通知医务人员处理。
鼻腔干燥可增加出血的发生率,应经常在鼻腔内滴入油性液体,如鱼肝油滴鼻剂、复方薄荷油鼻剂等。
[重点评价]
血小板计数数量是否上升。
有无出血现象。
四、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起病急,对疾病知识不了解。
病情重,认知能力受限。
[主要表现]
不相信医学,否认医疗诊断,乱投医。
不知道疾病的严重性,对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措施不理解、不配合,如不愿意做骨髓穿刺检查、不坚持治疗等。
[护理目标]
能描述此疾病的一般知识,对治疗、护理计划有一定的认识,并能积极配合。
[护理措施]
向病人介绍有关
血液病学的医学术语和相关医学知识。
寻求正常的信息,介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相信科学,避免乱投医乱用药。
避免疾病的诱发因素,如不用氯霉素、氨基比林、去痛片等药物;不接触放射线、苯类制品等。
讲述主要的治疗、护理方法,以及潜在并发症的预防。
给病人提供书面的护理知识,让病人逐渐熟悉。
与病人共同商讨治疗护理计划,对治疗的全过程有更深的了解。
[重点评价]
能否接受正确的信息,接受新的治疗方法。
对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全过程的了解程度。
五、个人应对无效
[相关因素]
健康状况下降。
治疗效果不满意。
疾病威胁生命。
[主要表现]
对患此病感觉不知所措。
对所有的问题处理无能为力。
情绪不稳定,表情冷漠。
缺乏信心,拒绝治疗、护理。
[护理目标]
表现出积极的应对方式,正确地面对现实,接受治疗和护理。
表现有良好心态,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
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告诉病人自己是他信息的提供者与支持者。
作为病人的朋友,现解他们的悲痛,尊重他们的感受,认真而坦诚地回答他们的问题。
清楚并策略地向病人解释化验和诊断结果。
尽量满足病人心理需要,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
病情允许时,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让病人感受到自己有处理问题的能力,或感觉病情好转。
了解医院环境,允许时可与治疗效果好的病人交友,共同商讨调理方法。
[重点评价]
心理状况的改善程度。
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