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于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造成的造血组织减少,造血功能衰竭,并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为主要特征。依据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骨髓造血损伤的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国外分为轻型和重型两型。
在中医中,并无“再障”病名。据其临床特征,慢性再障归属于“虚劳”、“血虚”、“血证”范畴,而急性再障属于“急劳”、“髓枯”、“温热”、“血证”范畴。现代中医学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五十年代从“脾胃”论治但效果不佳,六十年代后逐步过渡到从“肾”论治,“肾主骨生髓”的千年理论在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且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本病本质的认识日益深刻,中医中药对急、慢性再障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今年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脾肾亏损”说[1、2]:
再障与脾肾亏损有关,无论外来温热邪毒乘虚侵入还是劳倦内伤、脾肾亏损均可导致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其血亏乃由后天脾之化源亏乏,血不得赖气化生,精亏则由先天肾水阴亏,骨髓枯竭、精不化血、脾肾不得相协,肾阴亏则阴不敛阳,相火妄动,热从内生,热入阴血,迫血妄行而血从外溢或瘀血留滞,病久阴亏及阳或阳损及阴,引起肾阴肾阳俱损,故认为再障病程长,病久不复,以脾肾虚损为主,而肾虚为再障之本。
“毒入骨髓”说[3]:临床上再障患者多有药物、理化、病毒感染等诱发因素,毒邪滞留过久,或趁虚而入骨髓,炼精血为痰,精不化血,气血生化失源,而见虚象。毒邪至深而肆虐,水已枯涸而不胜火,以致气血逆乱而见鼻衄、齿衄、紫斑、呕血、便血等诸出血证候。进而血虚不能养精,精髓枯涸,精不化血,血脉空虚,更易受毒邪侵及。如此循环往复,其病机转化易出现实证向虚证转化;出血之后,阴血耗伤而向气虚证转化。临床上多见阴血亏虚,气随血耗,毒邪未清或再感毒邪之虚实挟杂之复杂证候。
“肾虚挟瘀”说[4]:再障以贫血为主证,发热与出血为其主要并发症,因而概括为“虚劳”“血证”范畴。血的生成虽然与肝、心、脾、胃等脏腑有关,但其根本在于肾。肾主骨生髓,主藏精,血为精所化,肾阴为造血的物质基础,肾阳为血液生化的动力,肾阴肾阳充足则骨满髓充,精血旺盛;肾之阴阳亏虚则精血生化无源,所以再障以肾虚为其本。肾虚则气血亏虚,血虚则脉络不充,气虚则血流缓慢,进而造成血行不畅,络脉痹阻,日久而成瘀,瘀血是在肾虚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再障以瘀血为标。
“肝火伏热”说[5]:肝火伏热与肾虚精亏在虚劳发病机理中有重要作用,感受病邪或情志伤肝或劳损脾肾,其火热邪毒乘虚内伏少阴,耗伤肾精,则至肝木之火引发伏热邪毒,乘于阴分,损及骨髓,耗伤阴精,肾阴亏则肝火失制,精血亏损;脾气虚则肝火反侮,更亏乏其化源,阴血虚日久损阳。精气虚而致邪气盛实,邪气盛实精气更虚,因此精气虚与邪气实互为因果,且与内在的肝肾失调有关。再障肾虚阴亏为本,肝火伏热为标,肾虚阴亏是导致阴阳失调,精髓亏枯,生血障碍的根本原因,而肝火伏热是导致肾阴耗损、精髓消耗气血不化的病理基础。
“肾虚精亏在前,气血亏虚在后”说[6]:虚劳(再障)的基本病机是肾虚精亏,骨髓空虚,气血无以化生。中医学认为血液的生成不但与脾肾两脏有密切关系,且骨中精髓也与血液相互化生。虚(髓)劳的病因病机与一般虚劳病机有所不同。一般虚劳多因久病致虚,或饮食烦劳所伤,久虚不复而致,气血虚在前,肾虚精亏多在后期,即所谓“五脏之病,穷必及肾”。而虚(髓)劳多因禀赋薄弱、素体亏虚,复因误治失治、用药不当或接触毒物、或邪气过盛,直伤骨髓精气,导致髓亏肾虚精耗,本源受损,气血无以化生,四肢百骸失养,虚劳遂成;急(髓)劳则禀赋更弱、邪毒更甚、髓伤尤重,故而其势更汹。总之,虚(髓)劳的髓伤肾虚精亏在先,气血亏虚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