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血康中医血液病医院 >中医中药 >中药知识 >浏览文章
佚名 2008年05月07日
  • 新媒体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治疗2

  单方验方:  1.夏枯草30克,水煎代茶饮。  2.金银花、板兰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4天。  3.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4天。  4.生石膏50克,黄芩、连翘、夏枯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次。  以上4方用于痄腮轻症。  5.鸬鹚瘟方:柴胡6克,贯众6克,干葛3克,竹茹3克,半夏曲3克,黄连2.1克,枳壳2.1克,甘草1.2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痄腮颊腮红肿,呕恶发热,下午烦热,口苦,夜不能睡,脉洪大。  6.青黛汤:青黛1.5克,生甘草6克,金银花15克,瓜蒌1/2个,加酒50毫升,水煎温服,每日1剂。适用于两腮肿硬,发颐。  外治法:  1.仙人掌(鲜)适量,除去针刺后剖开,以切面(或捣泥),外敷患处,1日更换2-3次。  2.天花粉、绿豆各等份,研为细末,用冷开水加蜂蜜少许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3-4次。  3.万年青根、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鞭蓉叶、鲜鱼腥草、鲜大青叶、鲜地龙糊(可任选1种),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数次。  4.吴茱萸9克,虎杖5克,地丁6克,胆南星3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6-15克,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双侧涌泉穴。适用于痄腮腮肿咽痛。  5.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适量,以清茶加蜂蜜少许调匀后,外敷患处。适用于腮红肿硬痛。  6.蟾蜍1只,清水洗净,去头及耳后腺,将皮剥下煎成膏药状,表皮向外直接贴敷患处。若自行脱落后,可浸水后重贴,待肿消为止。  7.石田螺醋磨、白胡椒粉外敷。  8.白绛丹膏外敷。  9.季得胜蛇药外敷。  10.米醋调冰片、醋调青黛等外敷。  针灸疗法:  1.风热上扰证:  取穴:翳风TE17、颊车ST6、合谷LI4、外关TE5、风池GB20。  配穴:咽红肿痛者,配少商LU11、商阳LI1。  毫针刺,诸穴均用泻法。  2.邪毒炽盛证:  取穴:大椎GV14、曲池LI11、中渚TE3、足临泣GB41、颊车ST6、翳风TE17。  配穴:头痛甚者配风池GB20、头维ST8、腮腺肿甚者配少商LU11。  毫针刺,诸穴均用泻法。  3.热郁肝经证:  取穴:太冲LR3、曲泉LR8、大敦LR1、归来ST29。  配穴:高热者配大椎GV14、曲池LI11。  毫针刺,诸穴均用泻法。  4.邪陷心包证:  取穴:劳宫PC8、行间LR2、人中GV26、百会GV20、十宣EX-DU11。  配穴:项背强直者配阳陵泉GB34、大杼BL11。  毫针刺,诸穴均用泻法。  耳穴疗法:  取穴:腮腺、颊、神门、交感、内分泌。  配穴:睾丸疼痛配睾丸穴。  毫针直刺或斜刺,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间歇行针,每日1-2次,3次为1疗程。也可用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每日揉按3次,每次3分钟,每周换2次,3次为1疗程。  刺络疗法:  取穴:耳尖穴、少商、关冲、少泽,每次选2-3穴,用小号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用手挤压,放血3-5滴。  电针疗法:  取穴:取腮腺炎刺激点(肿大腮腺之上缘处)、少商(双侧)。  针腮腺炎刺激点时由肿大之肋腺上缘呈45度角刺入,深约1-1.5寸,通电10-15分钟,起针后点刺双侧少商出血,每侧3-5滴,每日1次。  皮肤针疗法:  取穴:合谷LI4、颊车ST6、翳风TE17、列缺LU7、外关TE5、二间LI2。  配穴:发热配曲池LI11、大椎GV14。  叩刺,中等刺激。  穴位激光照射:  取腮腺肿胀局部。颊车(患侧)、翳风、合谷、发烧配大椎、曲池。  用3兆瓦氦-氖激光源光束或经光纤传输光照射腮腺肿胀中心,再照射穴位。每日1穴,每穴(或局部)3-5分钟,3次分1疗程。   灯火灸疗法:  取穴:角孙穴TE20。  剪去病侧角孙穴处的头发,取灯心草点燃,迅速触点穴位,闻及声响后,立即将火移开。若腮肿不消,则次日可再次施灸。  拔罐疗法:  患者取坐位,用三棱针点刺一下大椎和曲池穴,后取口径1.5厘米的玻璃罐,用闪火法拔点刺穴位5分钟;然后再拔双侧颊车穴和外关穴5分钟,每天1次。适用于痄腮之热毒蕴结证型。  推拿疗法:  手法:按摩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经、揉小天心、揉牙关、揉耳后高骨。  初起有表证时,重用清天河水解表泄热;邪毒内陷心肝,可掐老龙、十宣、揉二扇门清热开窍,息风止痉。  注意:  1.忌吃海带、鱼虾、香椿等发物;  2.初期慎用升提与辛温之品,如升麻、羌活、细辛、荆芥、防风等;  3.应用解毒药的同时,佐以行气活血、散结消肿之品。  预防:  隔离患者至肿胀完全消失,保护易感人群,尽可能避免同腮腺炎患者的接触。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