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血康中医血液病医院 >中医中药 >中药知识 >浏览文章
佚名 2016年09月10日
  • 新媒体

怎样开导病人?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沟通

  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沟通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减轻患者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心理疏导是贯穿于整个治疗中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存在很大的心理负担,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走在了生命的边缘,给家庭带来了重大的灾难。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根据患者的性格、文化程度、个人背景、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从沉重的精神压力中解脱。因此,除了凭借丰富的中医临床经验及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外,及早发现心理上的变化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对心理的疏导与治疗,《内经》中论及了许多,后世好多中医家在实践中也多有发挥与体会,运用中医七情致病理论,情志心理疏导法配合中药治疗,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且在亚健康人群中运用心理疏导与意疗方法干预,更可预防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

  1.1稳定性心理

  产生这种心理状态的患者大多病程较轻,对疾病的好转充满信心,情绪较稳定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喜欢广泛的收集关于疾病的相关信息,了解自己疾病的进程及治愈的可能性。

  1.2焦虑和恐惧心理

  患者既往是身体健康条件很好的人,得知自己患了血液病,心里往往承受不住沉痛的打击,产生了各种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病人通常会想到自己努力奋斗的事业,温暖的家庭,丰富多彩的人生即将与之告别,而自己又无法摆脱扭转这种局面,因此呈现失眠、忧虑、高度紧张等状态。再加上求医过程中不断变换住房等陌生的环境、疾病对患者生命的威胁、缺少亲人的陪伴都可以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情绪。

  1.3悲观与绝望的心理

  这类患者对血液病缺乏充分了解,认为得了血液病就是得了绝症,再加上血液病病情迁延,好多病友又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对患者是一种负性刺激,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自控与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由于血液病患者多应用化疗免疫抑制剂、激素等,疗程长、副作用大,如恶心、呕吐、脱发、形体改变等给其带来不便,因此心理上感到极度的悲观绝望,精神上高度紧张,再加上医疗费用的压力,想到会失去应有的家庭及社会地位,人生道路上受到了如此之大的挫折,悲观心理出现,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2、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疏导措施

  2.1树立信心满足要求

  首先应树立患者的自信心,患者求诊时做到热情接待,能认真、婉转、正确、清楚的交待病情,帮助患者熟悉就医环境,建立康复信心。对患者倾注爱心,耐心听取患者的诉说,并对各种疑虑给予合理有效的答复。调动患者积极地心理因素,使患者充满信心和希望,以度过漫长和多变的病程。根据病情及患者的理解能力给予合适的健康教育,包括帮助患者家属获得照护患者的知识和技能的宣教工作。

  2.2疏导宣泄、倾听治疗

  由于患者的文化层次、社会背景、人生履历各不相同,对疾病的理解程度也不相同。例如从年龄上来看,儿童担心的是他所受的疾病的痛苦;青年人更多担心的是自己的将来,及将来的劳动能力、生活能力;而中年人担心的则是自己的亲人,如未成年的儿女及年迈的双亲等;老年人相对而言心理负担较轻。因此针对不同患者的心里疏导很重要。在一般心理咨询中,语言疏导法是常用基本方法,“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只要医生能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运用疏导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针对性地开导,改变患者不正确的认知,一定能收效良好。医生既要向患者明示疾病成因、病情及危害,使患者重视疾病,又要告诉患者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同时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对疾病有积极乐观心态,消除恐惧苦恼。对不良情绪的宣泄有很多方法,如语言倾诉,找人交谈,写作、看电影、画画、旅游等等。但还有一些方法,如愤怒时砸东西、攻击别人,烦闷时酗酒解“愁”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将不良情绪发泄出去,但却是暂时的,反而会为以后带来新的更大的烦恼,甚至引起更严重的逆境。因此,在运用宣泄疏导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正常的途径和渠道,采用适当的宣泄形式,控制宣泄的程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宣泄效果。其次,倾听也是重要的医患沟通的重要技巧,它既体现了对患者的尊重,也意味着医生愿意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和应对事物,是一种融入患者的处境。医生一个自然真诚的微笑,都会给患者带来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带来的恐惧和焦虑,这有助于增强医患间的情感共鸣和信任。通过信任的沟通,达到让患者将不愉快的情绪排除体外,获得心理上的舒畅。

  2.3认知行为治疗

  根据认知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病程中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把认知疗法应用于血液病患者的心理调节上,让患者掌握一些相应的日常护理保健知识,深入浅出讲述有关血液病的知识,提供目前的治疗信息,从而解除患者因缺乏有关医学知识而造成的心理恐惧和焦虑,达到舒缓患者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常见的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医生要及时向患者提供发热、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出血等日常预防、护理的知识。并让患者明白影响自己病情的不单是病情本身,而是自己对当下这件事情的认识和理解。认知改变了,随之而来的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状态也会比以前平稳很多,愉悦很多。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大到你无法估量,你采取何种认知,它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和你一起生活。

  2.4心理治疗

  中医认为,治病应精、气、神通治,医生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精、气,对神的治疗主要应针对心理活动,人在心理活动中,存在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但七情太过与不及都会导致心理或躯体异常。由其家属配合,通过有意识无意识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注意外界,利用治疗的沟通技巧,协助患者表达自己的看法,倾述苦闷。并可大量的进行事实教育,让其相信疾病的可治愈性。如患者出现失眠、烦躁、食欲下降等焦虑症状,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包括使病人情感转移、注意力转移、意念转移、疼痛感觉转移等。也可通过释疑法,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怀疑、猜疑、或过虑担心。中医认为“心欲实,令少思”,用释疑法可解除疑虑,引导患者正确认识事物。包括说理解释、暗示、以疑释疑等多种方式。另外,让患者树立信心,首先要让患者家属对治疗有信心,这就需要平时多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包括详细讲解治疗的现状,治疗的可能性,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疾病的发展趋向,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及饮食调理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各种疾病的治疗干预中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以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医生也应掌握相应的心理护理知识,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医疗、心理和社会环境,使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的精神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配合治疗,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即便不能达到完全治愈,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时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