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血康中医血液病医院 >中医中药 >中药知识 >浏览文章
佚名 2008年05月07日
  • 新媒体

百日咳的中医治疗2

  单方验方:  1.百部,每次3克,每日3次,水煎服。现代研究证明,百部根主要含百部碱,该碱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故有镇咳作用。体外试验表明百部煎剂及酒浸液对百日咳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2.大蒜,2~3头切片与白糖120克同煎,3岁以上1天服完,2岁以下2天服完。  3.何首乌6~12克,甘草1.5~3克,水煎服。  4.马鞭草,每日15~30克,水煎服。  5.胆汁,其有效成分为胆酸钠,抑制百日咳杆菌,可降低或消除中抠兴奋性,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痉咳。常用猪、牛、羊、鸡胆汁干粉,每次服0.3~0.5克,每日2次;鸡胆每岁半个,最多3个,一日1~2次服。鸡、猪胆汁制成的百咳灵片,1岁每次服1片,10岁以上每次服10~15片,日服3次。   6.鹭鹚丸,每日2次,每次1丸。  7.百日咳糖浆(百部、白芨、麻黄、甘草、芦根组成),每日2次,1~3岁每次10毫升,3~6岁15毫升,16岁以上20毫升。  8.鲜芦根、茅根各30克,冬瓜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9.冰硼散:1~3岁,每次服1/4瓶,1日2次(每瓶0.3125克。)  针灸疗法:  1.初咳期:  取穴:列缺LU7,合谷LI4,曲池LI11,风门BL12,肺俞BL13。  发热加大椎GV14;痰多加丰隆ST40;鼻塞流涕加太渊LU9,迎香LI20。  毫针刺,快速捻转,不留针。  2.痉咳期:  处方1:大椎GV14,肺俞BL13,身柱GV12,丰隆ST40,尺泽LU5,列缺LU7。  毫针刺,快速进针提插,不留针。  处方2:定喘EX?/FONTB1,三隆ST40,少商LU11,商阳LI1。  咳嗽剧烈加璇玑CV21,天突CV22;发热加大椎GV14,曲池LI11。  处方3:四缝EX朥E10,内关PC6,合谷LI4。  痰多加三隆ST40,太渊LU9,发热加身柱GV12,大椎GV14。  先用三棱针点刺四缝,挤出黄白色粘液;余穴毫针刺,用泻法,不留针。  处方4:风门BL12,肺俞BL13,定喘EX-B1。  高热、痉咳加少商LU11、列缺LU7或尺泽LU5、商阳LI1、太渊LU9。  少商、商阳点刺出血,余穴毫针刺,用泻法,不留针。  处方5:大椎GV14,经渠LU8,尺泽LU5,身柱GV12。  鼻衄加偏历LI6,发热加曲池LI11,手足抽搐加内庭LI44,合谷LI4,心衰加内关PC6,痰多加脾俞BL20,丰隆ST40。  毫针刺,用泻法,强刺激不留针。  处方6:尺泽LU5,孔最LU6,经渠LU8,少商LU11。  痰喘加丰隆ST40、外关TE5;发热加大椎GV14,纳差加足三里ST36、合谷LI4,四缝EX朥E10。  毫针刺,用泻法,强刺激不留针。  3.恢复期:  取穴:肺俞BL13,尺泽LU5,合谷LI4,足三里ST36。  潮热盗汗加大椎GV14、脾俞BL20;食欲不振加商丘SP5、中脘CV12,内关PC6;衄血加孔最LU6、太渊LU9;气喘无力加脾俞BL20、肾俞BL23。  毫针刺,肺俞穴平补平泻;尺泽、合谷用泻法;足三里先补后泻,不留针。  耳穴疗法:  处方1:肺、肾上腺、交感、神门、对屏尖。  咽喉痛加咽喉,痰多加脾,合并感染时加耳尖放血,久咳体虚加肾。  取0.5寸毫针,快速点刺,捻转至痉咳缓解。缓解期可用王不留行籽耳穴压丸,每4小时压穴5分钟,4日换药1次。  处方2:平喘(对耳屏尖)、支气管、交感。  痰多加脾。  取0.5寸毫针,快速点刺,痉咳期,可埋针1~2天,缓解期用王不留行籽压穴治疗,每4小时压穴5分钟,4日换药1次。  处方3:肺、支气管、肾上腺、交感、咽喉。  每次取单侧3~4穴,痉咳期可埋针治疗,留针1~2日,缓解期可用王不留行籽压耳穴以巩固治疗,每4小时压耳穴1次,每次5分钟。4日换药1次,5次为1疗程。  灸疗法:  取穴:少商LU11、商阳LI1、大椎GV14、身柱GV12。  少商、商阳点刺放血,大椎、身柱针后施以艾条雀啄灸5分钟。  梅花针疗法:  咳初期:后颈部、骶部、气管两侧、太渊LU9、天突CV22。  中后期:后颈部、胸椎1~8两侧、大椎GV14、中脘CV12、内关PC6、丰隆ST40、外关TE5。  中等刺激,使局部潮红,不使皮肤出血,每日1~2次,5次为1疗程。  针挑疗法:  处方:背区点、胸区点、四缝EX朥E10。  用挑针在背区、胸区异常点、痛点以及条索状物,根据所在的穴位挑治,挑出周围的白色纤维,直至断裂;四缝穴用三棱针浅刺,挤出黄白色粘液即可,每3日挑治1次,5次为1疗程。  火针疗法:  取穴:大椎GV14、定喘EX?/FONTB1,风门BL12,肺俞BL13。  在穴位上局部消毒,将缝衣针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穴位,立即出针,5日针刺1次,5次为1疗程。  火罐疗法:  取身柱穴,每日1次。  推拿疗法:  运八卦,掐合谷,推肺经,掐揉二扇门,掐揉五指节,推脾胃,掐合谷,揉鱼际,搡太渊,掐尺泽,每日一次。  外擦疗法:  用鲜生姜或大蒜切片,粘蜗牛液或鸡旦清,在胸骨部由上而下涂擦,1日2次,每次数分钟。  外贴疗法:  止咳膏(由大戟、甘遂、芫花、细辛、白芥子、干姜、地肤子、洋金花、麻油、松香组成)外贴第1、3、5胸椎旁。  预防:  早期诊断,及时隔离,隔离期间自发病起7周,从痉咳起4周。对有密切接触的易感儿,检疫3周。  对年小、体弱有接触史的可进行被动免疫,可给高效价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同时可用抗生素或中药。  国内目前用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在出生后3个月可进行基础免疫,每月1次,共3次。以后按规定定期加强。对有脑疾患、惊厥性疾病者避免使用,乙脑流行季节也不进行百日咳疫苗注射。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