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汉唐
中医网)
中医称脉管炎为“脱疽”,这是一种累及四肢尤其是下肢中小动脉、静脉的血管炎症或血栓闭塞。脉管炎患者多为青壮年男女,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因与患腹受潮、受寒及外伤等有密切关系。 脉管炎的临床症状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疼痛,行走时剧烈而持续,呈间歇性跛行; 2.患肢发凉怕冷,有针刺、麻木或烧灼感; 3.患肢皮肤干燥、脱屑、皲裂,肌肉松弛萎缩,呈苍白或紫红色; 4.患肢趾端发黑、干瘪,形成干性坏疽、溃疡。 我国的传统中草药宝库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行之有效的专治脉管炎的药方。但由于过去的中医疗法多采用煎熬草药之法,虽然疗效确实,但没费量大,治疗期长,繁琐费时,许多患者难以长期坚持下去,转而寻求打针输液等西医保守疗法。近些年来,随着中药炮制工艺的改善,中医疗法的优势得到充分挖掘,其不足之处得到弥补。经过改进的中医疗法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是见效快,患者经过半个月左右的治疗,会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从而改变了以往吃一两个月草药不见动静的状况,有利于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其次是采用现代工艺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提炼出来,加工成丸剂、散剂等,免去了患者的煎熬之苦,为患者坚持系统的治疗提供了方便;最后,由于配方及其制作工艺的改进,药效得到了显著增强,相应地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期。 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一般将脉管炎分以下4型对症用药: 1.阳虚寒凝型:症见形寒肢冷,疼痛跛行,患处皮肤苍白、发凉、枯燥,定背动脉搏动减弱,舌淡苔腻,脉沉细迟。治宜温阳通脉,祛寒止痛。 2.气滞血瘀型:症见患肢青紫或暗红、可见瘀斑、五趾痛剧、肌肉萎缩、足痛、脉搏动消失、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3.热毒蕴结型:症见发热口渴、尿黄便秘、患腹肿胀溃烂、筋骨暴露、疼痛剧烈、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4.气血两虚型:症见面容憔悴、身倦无力、患肢微痛、皮肤干燥、溃疡久不愈合、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补气养血,养阴清热。 脉管炎的治疗难度虽大,但并非不治之症,患了此病既不要悲观失望,更不要掉以轻心。只有坚持科学系统的治疗,杜绝烟酒恶习,避免精神刺激,再重的病也有治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