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血康中医血液病医院 >中医中药 >中药知识 >浏览文章
佚名 2008年05月07日
  • 新媒体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医治疗2

  高热治疗:  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冷敷、冰袋放置、30-40%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等。  药物一般用小剂量醋柳酸、氨基比林口服,也可肌肉注射安热静成人1-2支,小儿10mg/kg,肌肉注射;赐他静,成人2ml肌肉注射,小儿酌减;柴胡注射液,成人2ml/次,小儿1-1.5ml/次,肌肉注射,必要时3-4小时重复使用。  高热伴有抽搐患者可应用亚冬眠疗法,冬眠灵与非那根各1ml/kg,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4-6小时可重复给药。并给予阿米妥、水化氯醛或鲁米那(对高热不退、超高热伴反复抽搐者作为诱导剂)。一般用1-3天,应逐渐减少剂量及延长用药时间。  惊厥治疗:  安定:成人10-20mg/次,小儿0.1-0.3mg/kg(不超过10mg/次),肌肉注射,必要时缓慢静注。  水合氯醛:成人1-2g/次,小儿100mg/岁/次,(1次不1g),鼻饲或保留灌肠。  阿米妥钠:成人0.2-0.5g/次,小儿5-10mg/kg,可用葡萄糖液稀释成2.5%溶液肌肉注射或缓慢静注至肌强直变软为止。  苯巴比妥钠:成人0.1-0.2g/次,小儿5-8mg/kg次,肌肉注射。  25%硫酸镁:0.2-0.4ml/kg/次,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注,但推注要慢,注意呼吸抑制及休克(必要时可用钙剂对抗)。  脑水肿及脑疝治疗:  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静脉快滴或推注(20-30分钟),每隔4-6小时可重复1次,疗程2-4天。有脑疝者开始给甘露醇2-4g/kg,或加用速尿或利尿酸钠。  氢化考的松:成人100-300mg/d,儿童5-10mg/kg/d,静脉滴注3-5天,也可用相当剂量的地塞米松。  恢复期症状及后遗症的处理:  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可用能量合剂、复方磷酸酶片、乙酰谷酰胺、肌苷、维生素等。  苏醒剂:促使昏迷早日苏醒,并防止并发症及后遗症,如氯酯醒、醒脑静等。  震颤、多汗、肢体强直,可用安坦,成人2-4mg/次,小儿1-2mg/次,每天2-3次,口服。  中医分型治疗:  1.邪犯卫型:  症状:发热,头痛,倦怠思睡,恶心,呕吐,舌红,苔微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清气泄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30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板兰根30克,薄荷6克,竹叶6克,芦根30克。水煎服,每日1-2剂。  兼夹湿邪,身重,脘闷,苔腻者,加藿香、佩兰各12克,厚朴10克。  2.气营两燔型:  症状:高热,多汗,气粗口渴,头痛呕吐,躁动不安,或昏迷,或抽搐,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则:清气泄热,凉营解毒。  方药: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加减。  生石膏60克(先煎),知母20克,水牛角30克(先煎),玄参15克,生地15克,连翘15克,银花30克,黄连10克,大青叶15克,板兰根30克,竹叶6克。  水煎服或鼻饲。  3.热陷营血型:  症状:高热稽留,神昏谵语,反复惊厥,舌红绛,脉细数。  治则:清热解毒,开窍息风。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水牛角60克(先煎),丹参20克,生地20克,生石膏60克(先煎),石菖蒲10克,丹皮10克,大青叶15克,板兰根30克。  同时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抽搐重者可用钩藤10克,僵蚕6克或羚羊角粉0.5克;呼吸浅促、呼吸衰竭者,人参10克煎汤送服冰片0.05-0.1克;脉微欲绝、循环衰竭者,加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水煎服或鼻饲,1日1剂。  4.正虚邪恋型:  症状:烦热,舌红少津,脉虚数。  治则:养阴清热。  方药:加减复脉汤加减。  生地15克,麦冬15克,白芍15克,茯苓10克,石斛1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烊化)。  神志不宁者去生地、阿胶,加菖蒲、远志各10克;虚风内动者加龟板、鳖甲各15克。  水煎服,1日1剂。  5.痰阻脉络型:  症状:精神异常,肢体瘫痪,舌淡脉细。  治则: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  黄芪30克,当归10克,丹参30克,赤芍15克,红花10克,菖蒲10克,郁金12克,贝母10克,鸡血藤10克,木瓜10克,桑枝10克。  水煎服,1日1剂。  针灸疗法:  邪犯肺卫型:  取穴:大椎GV14,曲池LI11,合谷LI4,外关TE5。  配穴:呕吐配中脘CB12;便溏配足三里ST36。  毫针刺,用泻法。  热灼阳明型:  取穴:大椎GV14,曲池LI11,身柱GV12,内庭ST44。  配穴:烦躁不安配神门。  热入营血型:  取穴:劳宫PC8,间使PC5,行间LR2,曲池LI11,委中BL40。  配穴:四肢抽搐配阳陵泉GB34。  疫毒内陷型:  取穴:人中GV26,劳营PC8,涌泉KI1,关元CV4。  配穴:口噤不开配颊车ST6。  正虚邪恋型:  取穴:陶道GV13,丰隆ST40,太溪KI3,足三里ST36。  配穴:语言蹇涩配廉泉CV23,通里HT5,手足抽搐配手三里LI10,阳陵泉GB34,上肢瘫痪配肩髃LI15、合谷LI4,下肢瘫痪配环跳GB39,阳陵泉GB34。  耳穴治疗:  取穴:脑、肝、三焦、皮质下。  配穴:失语配心、脾,失明配眼、肝、肾。  用毫针浅刺,行轻刺激,留针30-60分钟。  头皮针疗法:  取穴: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用于后遗症)配穴:痴呆配晕听区。  预防: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病人至体温正常为止。  注意病情变化,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大不不等、呼吸节律失常等征象。  消灭蚊虫孳生地,抓好防蚊,灭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人群免疫力,对易感者,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定期作乙脑疫苗接种,一般在流行季节前1-2月进行。如有瘫痪可能给予按摩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