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血康中医血液病医院 >中医中药 >中药知识 >浏览文章
佚名 2008年05月07日
  • 新媒体

病毒性出血热的中医治疗1

  (据人民健康网)病毒性出血热是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免疫源性传染病。主要病变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低血压或休克及肾损害等为特征。鼠类为本病主要传染源。感染鼠的排泄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引起发病。多见于青壮年。依据病源分型,可分为野鼠(黑线姬鼠)和家鼠型两型,病死率分别为10%与3%左右,前者发病季节高峰为秋冬(10-1月),后者为3-5月,但一年四季均可散发。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疫疠之气所致,属“暑温”或“伏暑”,也有人将其归入“冬温时疫”的范围。由于本病具有发热及典型的皮肤斑疹等体征,故又称为“疫斑”、“疫疹”。  病原体:  1978年本病病毒在黑线姬鼠肺组织内被首次分离。近年来又在早期病人血清中分离到病毒,并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作病毒传代成功。本病毒属有膜RNA病毒,在4-20℃条件下相对稳定,37℃下很快复活。对脂溶剂敏感;乙醚、氯仿、丙酮等均可灭活。一般消毒剂及戊二醛也可灭活。在pH5.0以下,温度60℃1小时,紫外线照射10分钟可使其灭活。对广谱抗生素不敏感。  现代医学病理: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发病。主要病变为全身微小血管广泛性受损,引起各系统、组织(脑垂体、右心房、后腹膜、肾脏为四大受损部位)的血液循环障碍,伴以组织水肿、变性和坏死。近年来研究认为,引起血管广泛性受损的机理可能有:①病毒及其毒素直接损害;②免疫损伤:可通过Ⅰ、Ⅱ、Ⅲ型变态反应引起,以Ⅲ型为主,由于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积于微血管、肾小球基底膜和肾小管以及附着于红细胞血小板表面,通过Ⅲ型变态反应释放溶酶体等物质引起血管损害,通透性增强而出血、休克和肾功能衰竭。  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疫疠之气所致,属温病(含温疫)范畴。主要病理机制是热毒之邪侵袭肺卫之后,迅速传气入营而导致气营两燔,可发斑疹,甚者吐衄、二便出血。当热邪内闭或邪伤气阴,阳气衰竭,均可发为厥逆。由于邪热内盛,津液消灼,肾阴亏耗,肾水枯竭,可致少尿。此时变证丛生;可因热伤营血,邪陷厥阴;心肝受病而见神昏、痉厥、抽搐等症。当邪热渐退,但正气未复,肾气不固,水不蓄藏,津少上承,故见烦渴多尿。  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有典型的临床过程,潜伏期8-39天,一般为两周。  发热期:起病急骤,畏寒、高热。热型以弛张型为主,少数呈现稽留型或不规则型。有突出的“三痛症”,即头痛、眼眶痛、腰及全身痛。还可见“三红征”,即面、颈及结膜水肿、充血、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软腭及腋下可见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有时呈现索状或抓痕样。肋脊角有叩痛。本期一般持续5-6天。  低血压期:多于病程的第4-6天出现,亦可出现于发热期,重者血压骤降,甚至不能测出。休克时(晚期患者除外)皮肤一般潮红、温暖、汗多、口渴、呕吐加重、尿量减少。还可出现烦躁不安、谵语、摸空等。重者有狂躁、精神错乱。脉细速,可出现奔马律或心力衰竭。  少尿期:多出现于病程第5-7天。尿量24小时少于400毫升,或甚至尿闭(24小时尿量少于50毫升)。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尿毒症、酸中毒、高钾血症等。因水液潴留,加上外渗透至组织间隙的液体大量返回血流,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并可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本期一般持续1-4天。  多尿期:多出现于病程第10-12天。每日可排出3000-6000低比重尿液,甚至可达到10000毫升以上。此时全身症状明显好转。由于尿液大量排出,可出现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血症。本期持续数天至数周。  恢复期:一般在病程第4周开始恢复。尿量逐渐恢复正常,夜尿症消失,尿浓缩功能恢复。一般情况好转,无明显自觉症状。整个病程约1-2个月。  诊断:  1.流行病学:包括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与鼠类直接和间接接触史,以及进入疫区或两个月以内有疫区居住史等。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淋巴细胞增多,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数下降。  尿检有蛋白、红白细胞、管型等。  特异性实验诊断包括采用感染的黑线姬鼠或疫区黑线姬鼠肺,经免疫荧光法筛选,对恢复期患者血清反应呈阳性者作为抗原,与早期患者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此外,血凝抑制方法可检测流行性出血热抗体。  鉴别诊断:  1.感冒、流感及上呼吸道感染:多呈群发,上呼吸道症状特别显著,且呈热退病减,无出血热的渗出(肿)、出血及尿的突出改变,血清学检查可鉴别。  2.斑疹伤寒:该病常表现为午后寒热如疟,头痛如裂,于第4-5病日在胸、背、肩、臂依次出现鲜红色、压之退色的斑疹为其突出特点,白细胞尤其嗜酸性血细胞常显著养活用特效抗生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氯霉素等)后多于24-48小时内热退病愈,外斐氏反应阳性。  3.钩体病:病发季节为夏末秋初,具有“寒热酸痛一身乏,腰酸腿痛淋巴大”的突出特征,眼结膜出血虽重而不肿胀,腓肠肌疼痛如刀割,白细胞呈低、中度增高,血小板正常,青霉素有特效,血清抗体测定如血凝、ELLSA、间接血凝、血溶,或间接荧光抗体、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可鉴别,有条件时也可进行血、脑脊液或尿培养。  4.败血症:常见于呼吸、消化、泌尿道与皮肤等,有原发感染病灶。常表现有发冷、发热、汗出三个过程,多形性皮疹,白细胞与/或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并有中毒颗粒,进行性贫血,血培养阳性,大剂联合应用抗菌剂有效。  现代医学疗法:  发热期:  一般处理:高热宜物理降温,避免用发汗退热药,以免促发休克。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饮食,以补充足量液体。  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治疗:早期应用对降热、减少中毒症状、减轻病情有一定效果。氢化考的松100-20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用地塞米松等疗程3-4日。  平衡盐治疗:使血管内外的细胞外液保持正常,尚可提高有效循环血量,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1000-1500毫升静脉滴注。疗程3-4日。  心得安治疗:可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膜的β受体,抑制肾素释放,降低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从而改善肾血流量及其功能。心得安20毫克,每日3次。于发热期开始使用,直至多尿期出现。凡心脏损害或心率每分60次以下及哮喘患者忌用。(未完待续)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