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的中医治疗3
5.阴血亏虚型: 症状:痢下赤白,口干渴,至夜转剧,舌红绛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治法:扶正止痢,益阴泻热。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阿胶15克,黄连6克,黄芩9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瓜蒌12克。 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1日1剂。 6.气滞血瘀型 症状:下痢已久,粪便夹有小血块,里急后重顽固,腹痛如刺固定不移,左下腹可按及硬结或索条状物,舌暗有瘀斑瘀点,苔白,脉细涩。 治法:行气化瘀,导滞止痢。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桃仁10克,红花10克,归尾10克,赤芍10克,熟地20克,干姜10克,肉桂12克,元胡12克,五灵脂10克,蒲黄12克,木香10克,黄连10克,内金12克。 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1日1剂。 验方单方: 1.冬青叶方:新鲜冬青叶1000克,水煎至500毫升,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适用于急性菌痢。 2.香参丸:苦参1000克,广木香600克,生甘草150克,研成细末,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5克。适用于血痢、热痢。 3.苍耳草煎:取新鲜苍耳草全株20~30克,捣碎,水煎服。适用于红白痢疾。 4.生萝卜汁3杯,生老姜汁半杯,生蜂蜜1杯,陈细茶6克(水浓煎1杯),诸药和匀后,即可慢慢服用。适用于噤口痢。 5.西洋参(另煎冲)、石斛各3克,炒白术、白芍各4.5克,炙甘草2.4克,怀山药、麦冬、茯苓、扁豆各9克,水煎服。适用于湿蒸热壅,气机失调,纳谷不化,痢下五色,且兼体虚气弱,形体消瘦,气短,舌红,脉沉微数。 6.萝卜汁2酒杯,米汁半酒杯,生蜜1酒杯,浓茶1杯,和匀温服。适用于赤痢。 7.隔年冬萝卜叶15克,仙人掌花(捣细)10克,蜂蜜6克,调服。适用于赤痢。 8.白鸭子血1小杯,酒适量,鸭血用滚酒冲服。适用于白痢如鱼冻色。 9.蚕豆花6克(阴干),沙糖3克,煎汤服,1日3次。适用于久痢。 10.鸦胆子49粒,椿白皮10克,先将鸦胆子打破去壳,用其仁分装7个大号胶囊内,或用7个桂圆肉包裹,用椿根白皮煎水送下,吞服。适用于休息痢。 外治法: 1.白头翁、苦参、银花、黄柏、滑石各60克,加水浓煎成200毫升,先给患者作清洁灌肠,每日1次,连续3天。适用于湿热痢、疫毒痢。 2.淫羊藿15克,附子、乌药、刺猬皮、降香各10克,煨肉蔻15克,五倍子、石榴皮各10克,加水浓煎200毫升,先给患者做清洁灌肠,每日1次,连续3天。适用于虚寒痢、休息痢。 3.黄芪、防风、枳壳各50克,清水煎汤,将药汁倒入盆内,先熏后洗肛门,每日1次,连续3~5天。适用于虚寒痢。 4.牙皂6克,细辛27克,大葱100克,田螺2个,神曲12克,将牙皂、细辛、神曲烘干,研为细末,再和大葱、田螺肉共捣成膏,用药膏适量,纱布包裹,压成饼状,敷神阙穴,胶布固定,药干即换。适用于噤口痢。 5.吴萸20克,研为细末,过筛,醋调成膏,敷神阙和双涌泉穴,每日1次。适用于疫毒痢、湿热痢。 针灸疗法: 1.湿热痢: 取穴:合谷LI4,上巨虚ST37,天枢ST25,内庭ST44,曲池LI11。 热邪偏盛配大椎GV14,湿邪偏盛配阴陵泉SP9,兼卫表证者配风池GB20。 毫针刺,用泻法。 2.寒湿痢: 取穴:天枢ST25,气海CV6,足三里ST36,阴陵泉SP9。 胃脘痞闷配中脘CV12,内关PC6。 毫针刺,补泻兼施。 3.疫毒痢: 取穴:尺泽LU5,委中BL40,内庭ST44,合谷LI4,天枢ST25,上巨虚ST37,十二井。 神昏配人中GV26,劳宫PC8,虚脱配关元CV4,神阙CV8,口噤不开配颊车ST6,痰浊上涌配丰隆ST40。 毫针刺,用泻法。 4.阴虚痢: 取穴:间使PC5,太溪KI3,天枢ST25。 心烦不寐配神门HT9,后重者配白环俞BL30。 毫针刺,太溪用补法,间使用泻法,天枢用平补平泻。 5.虚寒痢: 取穴:脾俞BL20,肾俞BL23,关元CV4,天枢ST25,足三里ST36。 滑泄脱肛配长强GV1,百会GV20。 毫针刺,脾俞、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可加灸;天枢、足三里用平补平泻法。 6.休息痢: 取穴:足三里ST36,关元CV4,天枢ST25,大肠俞BL25。 湿热明显配曲池LI11,寒湿明显配阴陵泉SP9。 毫针刺,足三里、关元用补法;天枢、大肠俞用平补平泻。 耳穴疗法: 取穴:大肠、小肠、直肠下段。 口噤不能进食者配贲门。 用毫针行强刺激,每日1-2次,连续3-7天。 电针疗法: 取穴:足三里ST36,三焦俞BL22,天枢ST25。 针刺得气后,用电针机通电30~40分钟,每日1~2次。上肢与腹背诸穴采用抑制作用较强的脉冲电源,下肢穴位采用具有兴奋作用的感应电源。 灸法: 取穴:足三里ST36、天枢ST25,上巨虚ST37。 热甚配曲池LI11,寒甚配关元CV4,湿重配阴陵泉SP9,阴虚加照海KI6,里急后重加中膂俞BL29。 用艾条灸,每穴灸5-10壮,每日2-3次。 预防: 对接触者应观察7日,发现菌痢患者和带菌者后应及时报告,进行隔离,彻底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及水源保护,消灭苍蝇孳生场所。在痢疾流行期间可服用马齿苋、生大蒜等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