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菜,梭罗草,地梭罗,金龙草,龙鳞草,地侧柏,虾麻叶,锅巴草,岩青,岩扁柏,过路蜈蚣,大凤尾草,地柏草, 深绿卷柏
本品为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 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的干燥全草。四季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主茎直立或倾斜,具棱,禾秆色,常在分枝处生出支撑根(根托),多回叉状分枝。叶二型,侧叶和中叶各2行;侧叶在小枝上呈覆瓦状排列,向枝的两侧紧靠斜展,卵状长圆形,长3-5mm,宽1.5-2mm,钝头,基部心形,叶缘内侧下方有微锯齿,外侧的中部以下几全缘,两侧上方均有疏锯齿;中叶2行,彼此以覆瓦状交互排列直向枝端,卵状长圆形,长2.2-2.5mm,宽1-1.2mm,先端渐尖具短刺头,基部心形,边缘有锯齿,中脉龙骨状向上隆起,前后中叶的中脉相接成狭脊状。孢子囊穗常为2个并生于小枝顶端,长3-8mm,四棱形;孢子叶4列,交互覆瓦状排列,卵状三角形,长约1.5mm,宽约1mm,先端长渐尖,边缘有锯齿,龙骨状。孢子囊近球形,大孢子囊生于囊穗下部,小孢子囊生于中部以上,或有的囊穗全为小孢子囊。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000m的林下湿地、溪边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将原药除去杂质,喷潮,切短段,干燥,筛去灰屑。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用于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乳痈肿痛,风湿热痹,水火烫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倍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本品呈段状。根极少,纤细,黄褐色。茎较少,扁柱形,具棱,宽约2mm;表面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有的可见分枝,具稀疏而整齐排列的叶或叶痕。叶为羽状复叶,上表面深绿色,下表面淡绿色,多卷曲,分枝上的小叶有2型:背叶,2列,斜展,覆瓦状排列,卵状矩圆形,长约3mm,宽约2mm,顶端钝,不对称;腹叶小,2列,相互交叉排列,卵圆形,顶端锐尖。孢子囊穗,顶生,四棱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头渐尖。体轻,质稍韧。气微,味淡。
本品为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的干燥全草。用于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热淋涩痛,乳痈肿痛,风湿热痹,水火烫伤。
1.石上柏片(治癌片)石上柏300g。上药洗净,加水煎煮2次,每次各3小时,合并煎液,过滤,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80%,静置24h,过滤除去沉淀物,滤液回收乙醇,再浓缩成膏状,加入适量淀粉使成软材,制粒,干燥,压片。制得1000片,每片含原生药0.3g。功能清热解毒,抗癌。用于绒毛膜上皮癌、肺癌、咽喉癌及消化道癌症。口服,成人每次7片,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1978年;《四川中药志》1979年)
2.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膜炎:石上柏30克,加猪瘦肉30克,水煎服;
3.治肝炎:龙鳞草,兔儿菜,茶丝麻,菊花各30克,五爪金英10克,煎水服;
4.治咽喉肿痛:石上柏30g,一点红30g,八爪金龙15g,射干12g。水煎服;
5.治目赤肿痛:石上柏30g,千里光30g,蒲公英15g。水煎服;
6.治慢性肝炎:深绿卷柏、白花蛇舌草各30g。水煎服;
7.治刀伤,创伤出血:石上柏研细末,外敷患处;
8.治风湿:大叶菜、五皮风等量。煎水薰洗;
9.治癌症,肝硬化:石上柏60g,瘦肉30~60g,或红枣数个。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