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 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 |
气味 | (根)苦、平、无毒。 |
主治 | 1. 伤寒余热(伤寒之后,体瘦肌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1. 小儿骨热(十五岁以下小儿遍身如火,盗汗、咳嗽、烦渴,日渐黄瘦)。用柴胡四两、丹砂三钱,共研为末,拌猪胆汁和饭蒸熟,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丸,桃仁、乌梅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 虚劳发热。用柴胡、人参等分,每服三钱,加姜枣同水煎服。 1. 湿热黄疸。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1. 眼睛昏暗。用柴胡二钱半、决明子七钱半,共研为末,人乳调匀,敷眼上。 1. 积热下痢。用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至七成,待冷定后空心服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唐韵》作湔胡。 |
气味 | 苦、微寒、无毒。李时珍认为:前胡味甘辛,气微平。 |
主治 | 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逆、小儿疳气等症。 李明珍指出:前胡,"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根名茹根、兰根、地筋。 |
气味 | (茅根)甘、寒、无毒。 |
主治 | 1. 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1. 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芦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次服下。 1. 肺热气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 1. 体虚水肿(小便不利,但饮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随小便排出。 1. 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身体微胖,汗出如黄 汁)。用生茅根一把,切细,和猪肉一斤同煨汤吃。 1. 小便热淋。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温服。一天服一次。 1. 劳伤尿血。用茅根、干姜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一天服一次。 1. 鼻血不止。用茅根研细,每服二钱,淘米水送下。 1. 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1. 竹木入肉。用白茅根烧过研末,调猪油涂伤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铜芸、茴芸、茴草、屏风、 根、百枝、百蜚。 |
气味 | 甘、温、无毒。 |
主治 | 1. 自汗不止。用防风,去掉芦头(按:芦头是指接近根部的叶柄残基),每服二钱,浮麦煎汤送下。又方:防风用面炒过,猪皮煎汤送下。 1. 盗汗。用防风二两、芎 一两、人参半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临睡时服。 1. 老人便秘。用防风、枳壳(麸炒)各一两,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开水送下。 1. 偏头风与正头风。用防风、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两次送药服下。 1. 破伤风(牙关紧闭)。用天南星、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三匙。童便五升煎至四升,分两次送药服下。 1. 小儿解颅(按:指囟门久不闭合)。用防风、白及、柏子仁,等分为末,乳汁调涂囟门。一天换药一次。 1. 妇女崩中。用防风(去芦头),灸赤为末,每服一钱,以面糊酒调下。此方称"独圣散";。 1. 中乌头、芫花、野菌等毒。用防风煎汁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羌活、羌青、独摇草、护羌使者、胡王使者、长生草。 李明珍说:"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以中国者为独活,西羌者为羌活。";"入用微有不同,后人以为二物者,非矣。"; |
气味 | 苦、甘、平、无毒。 |
主治 | 1. 中风,通风发冷,不知人事。用独活四两,加好酒一升,煎半升服。又方:独活一两,加酒二升,煮成一升;另用大豆五合,炒至爆裂,以药酒倒入,盖好。过一段时间,温服三合。 1. 瘫痪。用羌活二斤、构子一斤,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三次。 1. 产后中风,四肢抽筋,不能言语。用羌活二两,煎酒服。 1. 产后腹痛,甚至肠出。用羌活二两,煎酒服。 1. 妊妇浮肿或风水浮肿。用羌活、萝卜子同炒香,只取羌活研细。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第一天服一次,第二天服二次,第三天服三次。 1. 关节痛。用独活、羌活、松节等分,酒煮过。每天一杯,空心饮。 1. 风牙肿痛。用独活煮酒热漱。又方:独话、地黄各三两,共研为末。每取三钱,加水一碗煎服,连渣服下。睡前再服一次。 1. 喉闭口禁。用羌活三两、牛蒡子二两,煎水一大杯,加白矾少许灌下。 1. 睛垂至鼻(眼睛下垂到鼻部,大便下血,痛不可忍。病名"肝胀";)。用羌活煎汁服,几碗之后,病自全愈。 1. 太阳头痛。用羌活,防风、红豆,等分为末。每取少许吸入鼻孔。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根)辛、温、无毒。 |
主治 | 1. 防风和血。用土当归煎酒服。 1. 闪扭手足。用上当归同荆荠、葱白煎汤浸洗患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
气味 | (根)辛、甘、温、有小毒。 |
主治 | 1. 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1. 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1. 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儿复苏。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周麻。 |
气味 | 甘、苦、平、微寒、无毒。 |
主治 | 1. 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另以水煮升麻,棉花沾药汁洗疮。 1. 突发肿毒。用升麻磨醋,随时涂搽。 1. 喉痹。用升麻片含咽,或以升麻半两煎水服,引吐为效。 1. 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1. 口舌生疮。用升麻一两、黄连三分,共研为末。棉裹药末含咽。 1. 痱子热痒。用升麻煎汤服并洗痱子。 1. 产后恶血不尽。用升麻三两,加清酒五升煮成二升,分两次服下。 1. 解莨菪、野葛等毒。用升麻煮汁,多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苦 、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 |
气味 | 苦、寒、无毒。 |
主治 | 1. 热病发狂。用苦参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送下。也可用苦参末二钱,水煎服。 1. 伤寒结胸(伤寒流行时,感病四、五日,胸满痛,大发烧)。用苦参一两,加醋三升,煮成一升二合,服后能吐即愈。 1. 谷疸(头昏、心慌、发黄。这是大病后暴食伤胃所引起)。用苦参二两、龙胆一合,共研为末,加牛胆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生大麦煎汁送下。一天服三次。 1. 毒热足肿。用苦参煮酒多擦。 1. 梦遗食减。用苦参三两、白术五两、牡蛎粉四两,共三为末;另取雄猪肚一个,洗净,在沙罐中煮烂,和药捣匀,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汤送下。每天服三次。久服能使身体转健,食量增加,不再梦遗。 1. 饮食中毒。用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成八合,分两次服,取吐即愈。 1. 血痢。用苦参炒焦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汤送下。 1. 脱肛。用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患处,并以木贼末敷上。 1. 齿缝出血。用苦参一两、枯矾一钱,共研为末。一天擦齿三次,有效。 1. 鼻疮流脓发臭。用苦参、枯矾各一两,生地黄汁三合,加水煎浓,随时滴疮上。 1. 遍身风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难睡)。用苦参末一两,另用皂角二两,在水一升中揉滤取汁,瓦器内熬成膏,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温水送下。 1. 大风癞(按:即麻风)。用苦参五两,切片,浸在酒三斗中,过一个月后,每取取酒饮一合。一天三次。宜常服不断。又方:苦参末二两, 缝在猪肚子中煮熟,把药去掉。病人先饿一天,第二天早晨,饮清水一碗后,即取食猪肚,如吐出,须再吃。过一、二时后,以肉汤调"无忧散";五、六钱服下。有 恶物排出时,即为见效。再服皂角一斤(去皮,去子)煮汁,汁中调入苦参末,另加何首乌末二两、防风末一两半、当归末一两、芍药末五钱、人参末三钱,一起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酒或茶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时,还用麻黄、苦参、荆芥煎水洗癞。又方:治大风癞及热毒、风疮、疥癣等,用苦参(去 皮,晒干)一斤、枳壳(麸炒)六两,共研为末,加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白天两次,夜间一次)。 1. 皮肤疥癞,手足坏烂,时出黄水。用苦参三十一两、荆芥穗十六两,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1. 上下诸瘘(或在颈部,或在下部)。用苦参五升,在苦酒一斗中浸泡三、四天后服下。 1. 瘰疬结核。用苦参末四两,加牛膝汁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热开水送下。 1. 汤火伤。用油调苦参末敷伤处。 1. 赤白带下。用苦参二两、牡蛎粉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雄猪肚一个,在水三碗中煮烂后,再捣成泥,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送下。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鲜,音仙。亦名白 、白羊鲜、金雀儿椒。 |
气味 | (根皮)苦、寒、无毒。 |
主治 | 头风、黄疸、咳逆、风疮、疥癣、赤烂等症。 产后中风,但体虚不能服他药的病人,可用白癣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李明珍指出:白鲜是治各种黄疸病和风痹的要药,但许多医生只用之于疮科,这是不够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金灯、鬼灯 、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
气味 | (根)甘、微辛、有小毒。 |
主治 | 1. 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1. 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1. 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1. 风痰 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1. 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 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干,取 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本名玄胡索。 |
气味 | (根)辛、平、无毒。 |
主治 | 1. 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块和药含咽。 1. 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1. 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灸热蘸药末随时吃下。 1. 久患心痛,身热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白开水送下。 1. 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钱,米汤送下。 1. 妇女血气前(月经不调,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当归(酒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1. 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1. 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1. 腰 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送下。 1. 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共研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病即渐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
气味 | (根)辛、平、无毒。 |
主治 | 1. 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七十丸。 1. 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1. 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灸)二钱,共研为末,加沙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1. 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 1. 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为细末,点眼。 1. 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匀点眼。 1. 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下。 1. 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1. 婴儿吹妈,引起胀痛。有贝母末吹入鼻中,很见效。 1. 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 1. 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
气味 | (花)咸、温、有小毒。 |
主治 | 1. 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时以茶汤送下五至十丸。 1. 小儿眉癣(小儿眉毛眼睫,因生过癣后不能复生)。用旋复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风,等分为末,洗净患处,以油调涂。 1. 耳后生疮(月蚀疮)。用旋复花烧过研细。以羊油调涂患。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
气味 | (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
主治 | (茎、叶)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寒湿痹。治眼病有验。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薇芜、蕲 、江蓠。 |
气味 | 辛、温、无毒。 |
主治 | 头中久风、风眩、泄泻、咳逆等。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蛇粟、蛇米、虺床、马床、墙蘼。 |
气味 | 苦、平、无毒。 |
主治 | 1. 阳事不起。用蛇床子、五味子、菟丝子,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1. 赤白带下,月经不来。用蛇床子、桔白矾,等分为末,加醋、面和成丸子,如弹子大,胭脂为衣,棉裹后纳入阴道中。一天换药一次。 1. 妇女阴部奇痒。用蛇床子一两、白矾二钱,煎汤常洗。 1. 产后阴脱。用布包蛇床子蒸熟后熨患处。又方:蛇床子五两、乌梅十四个,煎水洗。一天洗五至六次。此方亦治妇女阴痛。 1. 男子阴肿、胀痛。用蛇床子研为末,加鸡蛋黄调匀敷患处。 1. 脱肛。用蛇床子、甘草各一两,研细。每服一钱,白开水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时,用蛇床子末搽患处。 1. 痔疮。用蛇床子煎汤熏洗。 1. 小儿癣疮。用蛇床子末,加猪油调匀,搽疮上。 1. 小儿甜疮(疮连到头、面、耳边,流水,极痒,久不愈)。用蛇床子一两、水银粉三钱,共研为末,调油涂患处。 1. 牙痛。用蛇床子煎汤,乘热漱口。 1. 冬月喉痹,肿痛不能下药。用蛇床子放入瓶中烧出烟,令病人口含瓶嘴吸烟,有痰吐出,病即渐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藁茇、鬼卿、地新、微茎。 |
气味 | (根)辛、温、无毒。 |
主治 | 太阳头痛、巅顶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亦治痈疽,排脓内塞。小儿疥癣,可用藁本煎汤洗,并搓洗换下来的衣服。头悄多,可用藁本、白芷,等分为末,夜间干擦头发,清晨梳去,头屑自除。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蝙蝠刺。 |
气味 | (子)辛、平、无毒。(根、茎)苦、寒、无毒。 |
主治 | 1. 身肿欲裂。用牛蒡子二两,炒过,研细。每服二钱,温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1. 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细。每服一匙,热酒送下。 1. 小舌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茶调服。 1. 小舌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启关散";。 1. 风热瘾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薄荷汤送下。 1. 牙痛。用牛蒡子(炒过),煎水含嗽。 1. 妇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钱、麝香少许,温酒小口送下。 1. 关节肿痛(风热攻犯手指,赤肿床木,甚至攻达肩背两膝,遇暑热则便秘)。用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1. 流行性热症(小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思饮食)。用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碗,有效。 1. 伤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钱,温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1. 一切风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装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内。每天取饮适量。 1. 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 1. 头面忽肿,或连手足红肿。用牛蒡根洗净研烂,加酒煎成膏,摊布上贴肿处。同时以热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肿消痛减。 1. 头风白屑。用牛蒡叶捣汁,熬浓涂头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荚水洗去。 1. 喉中热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 牙痛。齿龈肿,用牛蒡根一斤,捣汁,加盐花一钱,在银器中熬成膏,涂牙龈。 1. 项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将根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 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用牛蒡叶汁、生地黄汁各二合,和匀,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开几次,调滑石末一钱服下。 1. 诸疮肿毒。用牛蒡根三条,洗净,煮烂,捣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 1. 月经不通(腹肋胀痛)。用牛蒡根二斤,锉小,蒸三遍,装入布袋,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饭前温服一碗 |
附方 | 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元代李杲说:"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风是也。"; |
气味 | (根)辛、温、无毒。 |
主治 | 1. 一切伤寒。用白芷一两、生甘草半两、姜三片、葱白三寸、枣一枚、鼓五十粒,加水二碗,煎药服下服汁,煎药服下取汗。不汗再服。此方名"神白散";,或"圣僧散。"; 1. 一切风邪。治法同上。 1. 伤风流涕。用白芷一两、荆芥穗一钱,研细。每服二钱,茶送下。 1. 偏正头风。用白芷(炒)二两五钱,川芎(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细茶薄荷汤送下。 1. 头晕。用白芷洗晒后研细,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服一丸,茶汤或荆芥汤送下。 1. 风热牙痛。用白芷一钱、丹砂五分,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常取以擦牙,有效。又方:白芷、吴茱萸等分,泡水嗽口,吐去延水。 1. 眼病。用白芷、雄黄,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龙眼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送下。饭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还睛丸";。 1. 口齿气臭。用白芷七钱,研细。每服一钱,饭后服,清水送下。 |
附方 | 肺、胃、大肠三经的疾病。李时珍说:白芷"所在之病不离三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苦弥扯。 |
气味 | (根)甘、温、无毒。 |
主治 | 心腹痛满,脾积郁,肾虚齿痛,面痣风疮,脚气浮膝等。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