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 由胡、蒌蒿、蘩。 |
气味 | (苗、根)甘、平、无毒。 |
主治 | 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鱼毒。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红花、黄蓝。 |
气味 | (花)辛、温、无毒。 |
主治 | 1. 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1. 一切肿疾。用红花熟捣取汁服。 1. 喉痹壅塞。用药花捣烂,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为止。冬月无花,可用干花浸湿压汁煎服。 1. 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红花煮酒服。 1. 产后血晕。用红花一两研细,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 1. 耳出水。用红花三钱半、枯矾五钱,共研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净,然后把药末吹入耳内。无花则用枝叶为末亦可。有的处方只用红花一味,不用枯矾。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益母、益明、贞蔚、推、野天麻猪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草、土质汗。 |
气味 | (子)辛、甘、微温、无毒。(茎、叶)辛、微温、无毒。(花)微苦、甘、无毒。(根)甘、无毒。 |
主治 |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
气味 | (茎、叶)苦、辛、寒、无毒。 |
主治 | 1. 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1. 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1. 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1. 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1. 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1. 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1. 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
附方 | 夏枯草的功用是清肝明目,用瘀消瘤,还有利尿降压的作用。民间又用它来泡茶,作清凉被动暑剂。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金寄奴、乌藤菜。 |
气味 | 苦、温、无毒。 |
主治 | 1. 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1. 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温服。 1. 霍乱转痢用刘寄奴草煎汁内服。 1. 汤火伤。用刘寄奴捣末。先以鸡毛沾糯米资浆扫伤口,然后把药末敷上。 1. 赤白痢。用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乌梅;白多,加姜。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覆闾。 |
气味 | (子)苦、微寒、无毒。 |
主治 | 1. 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 1. 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一天服三次。 1. 产后血痛。和淹闾子一两,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
气味 | 苦、微温、无毒。 |
主治 | 1. 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1. 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1. 中风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 1. 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1. 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1. 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 1. 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缚定。或用蒜盖脐部,隔蒜用艾绒灸之。 1. 肛烂(病人齿失色,舌变白,喜睡如痴,或下痢。肛被虫蚀,烂见肠了,便难救。此病古称狐惑)。用艾在管中烧着,熏下部令烟直达患处。艾中加少放雄黄一财烟熏,效果更好。 1. 头风面疮,痒出黄水。用艾二两,加醋一升,煎成浓汁,摊纸上贴疮,一天换二、三次。 1. 蛔虫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程式内服,能把虫吐出。又方:取生艾捣汁,天明时,先吃一点香甜食品,随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虫打下。 1. 白痢。用陈艾四两、干姜(炮)三两,共研为末,加醋煮陈米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1. 久痢。用艾叶、陈皮等分,煎服。也可用这两味药共研为末,加酒煮烂饭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1. 痔疮。先用槐柳汤洗过,再以艾灸七壮。血秽泻后即愈。 1. 妊娠下血。用艾叶三两,芎穷、甘草各二两,当归、地黄各三两,芍药四两,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胶二两令化尽。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胶艾汤";。 1. 胎动(或腰痛,或抢心,或下血,或倒产,子列腹中)。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1. 妇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团,如鸡蛋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药汁,加阿胶化开,分三次服,一天服尽)。 1. 产后下血。用干艾叶、老生姜各半两,煎浓汤服。 1.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团,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烧灰。取二钱,水送服。 1. 盗汗不止。用熟艾二钱、白茯神三钱、乌梅三个,加水一杯煎至作诚,临时温服。 1. 水眼肿痛。用艾烧烟,将碗盖住,过会,刮取碗内烟煤,以温水调匀洗 眼,水中加一点黄连汁更好。 1. 脸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程式,淋水循环几次取汁,浓煎成膏。常取少许敷痣上,能便痣烂脱。 1. 鹅掌风。用艾四至五两,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滚,倒入大口瓶内,将手心放在瓶口上,让热气熏。水冷,热后再熏。极为有效。 1. 小儿烂疮。用艾叶烧灰敷搽。 1. 疔疮肿毒。用艾蒿一担营业税灰。淋水取汁,以一、二合调和石灰成糊,先用针刺疮至痛,再点药,三遍后见效。 1. 背疮初发。在患处先贴上湿纸,先变干的地方是疮头,用艾烘灸,不计壮数。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内攻了。此方被赞为神方。 1. 虫蛇咬伤。用艾灸几壮,有效。 1. 风虫牙痛。化蜡少许,摊在纸上,铺,艾一层,卷纸成筒,烧烟熏鼻。又用口呵吸烟气,即可止疼消肿。 |
附方 | 艾的功用是温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但艾性至热,不可久服。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可用熟艾装布袋中,兜着脐腹,便觉温适。患寒湿脚气的人,把艾放在补救内,疗效也很好。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消夫蓝、撤法即。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亦治惊悸。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
气味 | (茎、叶)苦、平、微寒 、无毒。 |
主治 | 1. 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1. 遍身风痒。用茵陈煮浓汤洗 浴即愈。 1. 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用茵陈蒿两把,加水一斗五程式,煮成七升,先以皂荚汤洗,再以茵陈汤洗。隔一天洗一次。 1. 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 、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1. 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 ,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1. 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
附方 | 茵陈蒿为治黄的要药。加大黄,治阳黄;加附子,治阴黄,其所以能胎黄,由于它能散肝脏的湿热。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
气味 | 吐、茎、根、子:苦、寒、无毒。 青蒿子:气味、甘、冷,无毒。 |
主治 | 1. 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时及临星时各用温酒送下。 1. 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参末麦站冬末各一两,熬至能捏丸时,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米汤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1. 疟 疾寒热。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捣汁服。 1. 温疟(只热不冷,痰多)。用青蒿二两,在童便不浸过,焙干,加铅丹半两,工人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调下。 1. 赤白痢。用青蒿、艾叶等分,同豆豉捣用饼,晒干。每用一饼,以水一碗半煎服。此方名"蒿豉丹";。 1. 酒痔便血。用青蒿叶或青蒿茎,研为末。便前用冷水,便后用水酒调服。 1. 刀伤。用青蒿捣封伤口,血止即愈。又方:用青蒿、麻叶、石灰等分,一起捣烂晒干,临用时研成末搽伤处。 1. 牙齿肿痛。用青蒿一把,煎水嗽口。 1. 耳出脓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 1. 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点息肉上。 |
附方 | 功用和青蒿叶机同。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紫苏、赤苏、桂荏。 |
气味 | (茎、叶)辛、温、无毒。 |
主治 | 1. 伤寒气喘。用紫苏一把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慢慢饮用。 1. 劳复食复。用紫苏叶煮汁二升饮下。亦可加生姜、豆豉同煮。 1. 霍乱用满。用能吐,用生紫苏捣成汁服,或用干紫苏煮汁服亦可。 1. 九伤出血不止。用嫩紫苏叶加桑叶一起,捣烂敷贴伤处。 1. 跌伤出血。用紫苏捣烂敷伤处,伤口自合。又方:用陈紫苏圳蘸伤处流出的血揉烂敷伤。血不成脓,愈后亦无瘢痕。 1. 疯狗咬伤。用紫苏叶嚼烂敷伤口。 1. 乳痈肿痛。和紫苏煎汤,随进服下,另取紫苏捣烂敷痛处。 1. 咳嗽气短。用紫苏茎叶二钱、人参一钱,水一杯,煎服。 |
附方 | 苏子:是紫苏的果实。气味辛、温、无毒。苏子与苏叶功用相, 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得止下,宜用子。苏子可治: 1. 顺气利肠。用紫苏子、麻子仁,等分研烂,水滤取汁,同米一起煮稀饭吃。 1. 风湿脚气。用紫苏子,高良姜、桔皮,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1. 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肿,不能下地)。用紫苏子二两,捣碎,加水三升,磨成汁,倒入粳米二合中煮成稀饭,和葱,椒、姜、豉一起吃下。 1. 消渴。用紫苏子(炒)三两、萝卜子(炒)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桑根皮煎汤送下。一天服两次。体中的水从小便排出。 1. 食蟹中毒。用紫苏子煮汁饮下。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鸡苏、香苏、龙脑薄荷 、芥苴。 |
气味 | (茎、叶)辛、微温、无毒。 |
主治 | 1. 漏血促使煞费苦心,用水苏煮汁一升服。 1. 吐血、下血。用水苏茎叶,煎汁服。 1. 吐血咳嗽。用水苏焙干研细,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1. 鼻血不止。用水苏五合,香豉二俣,同捣烂,搓成小团,如枣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苏二两,防风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同时以水苏叶塞鼻。又方:水苏、生地典,等分为末,冷水送服。 1. 鼻渊(按:鼻渊俗名脑漏,鼻中不断流水、流脓,或脓中带血)。用水苏叶、麦站科、川 芎、桑白皮、炙黄芪、炙甘草、生地黄(焙),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参汤送下。 1. 风热头痛(热结上焦,致生风气,痰厥头痛)。用水苏叶五两、皂荚(炙,去皮,去子)三两、芫花(醋炒焦)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荆芥汤送下。 1. 突然耳聋。用水苏叶生捣,棉裹,塞耳内。 1. 头生白屑。用水苏煮汗或烧灰淋汁洗头。 1. 蛇虫咬佃。用水苏研末,酒冲服。并以敷伤处。 |
附方 | 水苏的主要功用在于理血下气。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阴成、周盈。 |
气味 | (花)苦、平、无毒。 |
主治 | 1. 风热头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1. 膝风痛。用菊花、陈艾叶作护膝。 1. 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末,每用二、三钱,加蜜少许,水煎服。 1. 妇女阴肿。用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1. 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红椒(去目)六两,共研为末。加淅地黄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睡时茶送下。 |
附方 | 菊花的功用清热解毒,平肝明目。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 赦。 |
气味 | 甘、平、无毒。 |
主治 | 1. 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为末。嚼汁点小儿眼内。 1. 痘疮倒陷。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胡荽煎酒送下。服两次即可见效。 1. 漏疮肿痛。用猪胆七个、燕脂子十个,洗水和匀,搽患处,几次即愈。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苦薏。 |
气味 | (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 |
主治 | 1. 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1. 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1. 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
气味 | 根、苗)咸、寒、无毒。 |
主治 | 1. 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1. 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调。用漏卢一两,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肝一两或盐少许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 1. 冷劳泄痢。用漏卢一两、艾叶(炒)四两,共研为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别把另一半药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送下。 1. 产后带下。治方同上。 1. 乳汁不下(乳内胀痛,积久成痈)。用漏卢二两半、蛇蜕十条(灸焦)、瓜萎十个(烧存性),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1. 风痛,筋脉拘挛。用汛(麸炒)半两、地龙(去土,炒)半两,共研为末;另用生姜二两,取汁,加入三两蜜,同煎开几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药时,取上制的药末,以收存的汤剂煨温后送下。此方名"古圣散";。 1. 背痈。用漏卢、连翘、生黄芪、沉香各一两,生粉草半两,大黄(微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调下。服至热退便停药。此方名"漏卢汤";。 1. 白秃头疮。用漏卢草烧灰,加猪油调匀涂搽。 |
附方 | 李明珍说:漏卢下浮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古方治痈疽发背,首推漏卢汤。 安常治痈疽及预防流行的痘疹热,用漏卢叶。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
气味 | 辛、微温、无毒。 |
主治 | 1. 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1. 水肿。用干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 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 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1. 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1. 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
附方 | 香薷的订功效是发汗解表、利尿消肿。如伤暑后大热大渴,汗泄如雨,则不家用本品。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姜芥、荆芥、鼠萤。 |
气味 | (茎、穗)辛、温、无毒。 |
主治 | 1. 风热头痛。用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地我,茶调下。 1. 风热牙痛。用荆芥根、乌桕根、葱根等分,煎汤随时含漱。 1. 小儿惊症。用荆芥穗二两、白矾(半生半枯)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姜汤下。一天服二次。 1. 一切偏风(口眼歪斜)。用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烂,取汁浓煎成膏。加将药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晒干为末。 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1. 中风口噤。用荆芥穗研细,取二钱,酒送服。此方名"荆芥散";。 1. 产后中风(手足抽筋,角弓反张,不省人事)。用荆芥穗子,微焙为末。每服三钱,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则挑齿灌入,齿紧 则由鼻灌入。此方名"华陀愈风散";,还有"如圣散";、"举卿古拜散";(亦即荆芥散之意,因举卿切音为荆,古拜切音为芥。这是用切音隐语来为药方名)等名。 1. 产后血眩(精神昏冒)。用荆芥穗一两三钱、桃仁五钱(去皮尖,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钱。 1. 产后下痢。用荆芥穗四、五枝,烧存性,不能触油火。烧好后加麝香少许,以热开水调下。 1. 口鼻出血如泉涌。用荆芥烧存性,研累。每服二钱,陈皮煎汤送下。二服可愈。 1. 吐血不止。用荆芥连根洗过 ,捣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荆芥穗为末。生地黄汁调服二钱。 1. 尿血。用荆芥、缩砂,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1. 血崩。和荆芥穗在麻油灯上烧焦,研细。每服二钱,童便送下。 1. 痔漏肿痛。用荆芥煮汤,每日洗痛处。 1. 大便下血。用荆芥(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妇女酒送下。又方:荆芥二两、槐花一两,同炒,研细。每服三钱,茶送下。 1. 瘰疬溃烂(牵连到胸前两腋,结块大如茄子)。用荆芥根下段剪碎,煎汤热洗 。洗后,见破烂处有紫黑点,以针刺破,让恶血流出。另用樟脑、雄黄,等分为末,麻油调匀扫烂处出水。次日洗过又扫,直至病愈。 1. 疔肿诸毒。用荆芥一把,切细,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为两次冷饮。 1. 各种疮疥。用荆芥研末,加地黄自然榨汁熬膏,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 脚丫湿烂。用荆芥叶捣烂敷上。 1. 头目诸疾(眼疾,风气头痛,头昏目眩等)。用荆芥穗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1. 小腹急痛,癃闭不通。用荆介、大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温水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内用量减半;大便不通者荆芥用量减半。此方名"倒换散";。 |
附方 | 荆芥的功用是祛风解表,清热散瘀,破结块,消痈毒。李时珍称它是风病、血病、疮病的要药。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菝活、蕃荷菜、吴菝活、南薄荷 、金钱薄荷 。 |
气味 | (茎叶)辛、温、无毒。 |
主治 | 1. 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风热)。用薄荷 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调丸亦可。 1. 眼睑红烂。用薄荷 在生姜中浸一夜,取出晒干,研为末,每取残,泡热激发中洗眼。 1. 瘰疬 。用新薄荷二斤,捣烂取汁,皂荚一个,水浸去皮,黑牵牛(半生半炒)各一两,皂荚仁一两半,一起捣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连翘汤送下。 1. 鼻血不止。用薄荷 汁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葆 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1. 血痢不上。用薄葆 叶煎汤常服。 1. 火毒成疮。用薄荷煎汁随时涂搽。 |
附方 | 薄荷能消风散热,也能引热外出,故治骨蒸痨(肺结核)、小儿惊狂、大热等下,常用它作为引药。 |
图片 点击 |
释名 | 亦名属折、接骨、龙豆、南草。 |
气味 | (根)苦、微温、无毒。 |
主治 | 刀伤、痈疡、折跌、能续筋骨。亦治妇女崩中漏血,破症结瘀血。 1. 妊娠胎动。用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等分为末,加煮烂了的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1. 产后诸疾(血晕、心闷、烦热、气接不上、心头硬、乍寒乍热等)。用续断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 1. 打伤,闪了骨节。加续断叶捣烂敷伤处。 |
附方 | |
图片 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