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
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
辛甘有毒,大热纯阳。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能引补气药以复散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能引火下行,亦有津调贴足心者。入八味丸内,亦从地黄等补阴)。
治三阴伤寒(吴绶曰∶附子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中寒夹阴,身虽大热,而脉沉细者;或厥阴腹痛,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若待阴极阳竭而用之,已迟矣。东垣治阴盛格阳,伤寒面赤目赤,烦渴引饮,脉七八至。但按之则散,用姜附汤加人参, 投半斤,得汗而愈,此神圣之妙也),中寒中风(卒中曰中,渐伤曰伤。轻为感冒,重则为伤,又重则为中),气厥痰厥(虚寒而厥者宜之。如伤寒阳盛格阴,身冷 脉伏,热厥似寒者,误投立毙,宜承气、白虎等汤),咳逆(风寒)呕哕(胃寒),膈噎(膈噎,多由气血虚、胃冷、胃槁而成。饮可下而食不可下,槁在吸门,喉 间之厌会也。食下胃脘痛,须臾吐出,槁在贲门,胃之上口也,此上焦,名噎。食下良久吐出,槁在幽门,胃之下口也,此中焦,名膈。朝食暮吐,槁在阑门,大、 小肠下口也,此下焦,名反胃。又有痰饮、食积、瘀血壅塞胃口者。
如寒痰胃冷,则宜姜、附、参、术;胃槁者,当滋润,宜四物牛羊乳,血瘀者加 韭汁。当与韭汁、牛乳二条参看论治),脾泄(命火不足),冷痢寒泻,霍乱转筋(脾虚,寒客中焦为霍乱。寒客下焦肝肾为转筋。热霍乱者禁用),拘挛风痹,症 瘕积聚,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小儿慢惊,痘疮灰白,痈疽不敛,一切沉寒痼冷之证(经曰∶阴盛主内寒,阳虚生外寒)。
助阳退阴,杀邪辟鬼(本草未载),通经堕胎(凡阴证用姜、附药,宜冷服,热因寒用也。
盖阴寒在下,虚阳上浮。治之以寒,则阴益盛,治之以热,则拒格不纳。用热药冷冻饮料,下嗌之后,冷体既消,热性便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此反治之妙也。又有寒药热饮治热证者,此寒因热用,义亦相同也。经曰∶正者正治,反者反治。如用寒治热,用热治寒,此正治也。
或以寒治寒,以热治热,此反治也。经所谓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盖借寒药、热药为反佐,以作向导也,亦曰从治。王好古曰∶用附子以补火,必防涸水。如阴虚之人,久服补阳之药,则虚阳益炽,真阴愈耗,精血日枯,而气无所附丽,遂成不救者多矣)。
母为乌头,附生者为附子,连生者为侧子,细长者为天雄,两岐者为乌喙。五物同出异名。
附子以西川彰明赤水产者为最,皮黑体圆、底平八角、重一两以上者良(或云二两者更胜,然难得)。生用发散,熟用峻补(赵嗣真曰∶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熟附配麻黄,发中有补;四逆汤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其旨微矣。丹溪曰∶乌附行经,仲景八味丸用为少阴向导,后世因以为补药,误矣!附子走而不守,取其健悍走下,以行地黄之 滞耳。相习用为风及补药,杀人多矣。昂按∶附子味甘气热,峻补元阳。阳微欲绝者、回生起死,非此不为功,故仲景四逆、真武、白通诸汤多用之。其有功于生民 甚大,况古人日用常方,用之最多,本非禁剂。丹溪乃仅以为行经之药,而云用作补药多致杀人,言亦过矣。盖丹溪法重滋阴,故每訾阳药,亦其偏也。王节斋曰∶ 气虚用四君子汤,血虚用四物汤,虚甚者俱宜加熟附。盖四君、四物,皆平和宽缓之剂,须得附子健悍之性行之,方能成功。附子热药,本不可轻用,但当病,则虽 暑热时月,亦可用也)。水浸,面裹煨,令发坼,乘热切片,炒黄,去火毒用。又法,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便各半盏,煮熟用(今人用黑豆煮亦佳)。畏人参、黄 、甘草、防风、犀角、绿豆、童便。反贝母、半夏、栝蒌、白芨、白蔹。中其毒者,黄连、犀角、甘草煎汤解之,黄土水亦可解。
乌头功同附子而稍缓。附子性重峻,温脾逐寒;乌头性轻疏,温脾逐风。寒疾宜附子,风疾宜乌头。
乌附尖吐风痰,治癫痫,取其锋锐,直达病所(丹溪治许白云,屡用瓜蒂、栀子、苦参、藜芦等剂,吐之不透。后用附子尖和浆水与之,始得大吐胶痰数碗)。
天雄补下焦命门阳虚(寇宗 、张元素皆曰补上焦。丹溪曰∶可为下部之佐。时珍曰∶其尖皆向下生,故下行。然补下乃所以盖上也,若上焦阳虚,则属心、肺之分,当用参、,不当用雄、附矣),治风寒湿痹,为风家主药,发汗又能止阴汗。
侧子散侧旁生,宜于发散四肢,充达皮毛,治手足风湿诸痹。
草乌头
大燥,开顽痰
辛苦大热。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颇胜川乌。然至毒,无所酿制,不可轻投。
野生,状类川乌,亦名乌喙。姜汁炒,或豆腐煮用。熬膏,名射罔,敷箭射兽,见面立死。
白附子
燥,祛风湿,治面疾
辛甘有毒,大热纯阳。阳明经药,能引药势上行,治面上百病(阳明之脉萦于面,白附能去头面游风。作面脂,消斑疵)。补肝虚,祛风痰,治心痛血痹,诸风冷气,中风失音,阴下湿痒。
根如草乌之小者,长寸许,皱纹有节,炮用(陶宏景曰∶此药久绝,无复真者,今惟凉州生)。
破故纸
一名补骨脂
燥,补命火
辛苦大温。入心包、命门。补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壮元阳,缩小便(亦治遗尿)。
治 五劳七伤(五脏之劳,七情之伤),腰膝冷痛,肾冷精流,肾虚泄泻(肾虚则命门火衰,不能熏蒸脾胃,脾胃虚寒,迟于运化,致饮食减少,腹胀肠鸣,呕涎泄泻, 如鼎釜之下无火,物终不熟,故补命门相火即所以补脾。破故纸四两,五味三两,肉蔻二两,吴茱一两,姜煮枣丸,名四神丸,治五更泄泻),妇人血气(妇人之血 脱气陷,亦犹男子之肾冷精流)
堕胎。
出南番者色赤,岭南者色绿。酒浸蒸用,亦有童便乳浸、盐水炒者。得胡桃、胡麻良。
恶甘草(唐郑相国方∶破故纸十两,酒浸蒸为末,胡桃肉二十两,去皮烂研,蜜和,每日酒调一匙,或水调服。白飞霞曰∶破故纸属火,坚固元阳;胡桃属水,润燥养血,有水火相生之妙。忌芸薹、羊血。加杜仲,名青娥丸。云薹,油菜也)。
肉苁蓉
补肾命,滑肠
甘酸咸温。入肾经血分。补命门相火,滋润五脏。益髓强筋。
治五劳七伤,绝阳不兴,绝阴不产,腰膝冷痛,崩带遗精,峻补精血(时珍曰∶补而不峻,故有苁蓉之号)。骤用恐妨心,滑大便。
长大如臂,重至斤许。有松子鳞甲者良。酒浸一宿,刷去浮甲,劈破,除内筋膜。酒蒸半日。又酥炙用。忌铁(苏恭曰∶今日所用,多草苁蓉功力稍劣)。
锁阳
补阳,滑肠
甘温补阴。益精兴阳,润燥养筋(强筋故能兴阳)。治痿弱,滑大便(便燥者啖之,可代苁蓉,煮粥弥佳)。
鳞甲栉比,状类男阳。酥炙。
巴戟天
补肾,祛风
甘辛微温。入肾经血分、强阴益精,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风气、香港脚、水肿。
根如连珠。击破中紫而鲜洁者,伪也。中虽紫,微有白糁粉色而理小暗者,真也。蜀产佳(山 根似巴戟,但色白,人或醋煮以乱之)。去心,酒浸焙用。复盆子为使。恶丹参。
胡卢巴
燥,补肾命,除寒湿
苦温纯阳。入右肾命门。暖丹田,壮元阳。
治肾脏虚冷,阳气不能归元(同附子、硫黄),瘕疝冷气(同茴香、巴戟、川乌、川楝、吴茱萸),寒湿香港脚。
出岭南番舶者良,云是番莱菔子。酒浸曝,或蒸,或炒。
仙茅
燥,补肾命
辛热有小毒。助命火,益阳道,明耳目,补虚劳。
治失溺无子,心腹冷气不能食(温胃),腰脚冷痹不能行(暧筋骨)。相火盛者忌服。
叶如茅而略阔,根如小指,黄白多涎。竹刀去皮,切,糯米泔浸,去赤汁,出毒用。忌铁(唐,婆罗门始进此方,当时盛传,服之多效。照前制,阴干,蜜丸,酒服。禁牛乳、牛肉。许真君书曰∶甘能养肉,苦能养气,咸能养骨,酸能养筋,滑能养肤,和苦酒服之必效)。
淫羊藿
一名仙灵脾
补肾命
辛香甘温。入肝肾。补命门(时珍曰∶手足阳明、三焦、命门药),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
治绝阳不兴,绝阴不产,冷风劳气,四肢不仁(手足麻木)。
一名仙灵脾。北部有羊,一日百合,食此藿所致,故名。去枝,羊脂拌炒。山药为使。
得酒良。
蛇床子
补肾命,去风湿
辛苦而温。强阳益阴,补肾祛寒,祛风燥湿。
治痿囊湿,女子阴痛阴痒(湿生虫,同矾煎汤 洗),子脏虚寒,产门不闭(炒热熨之),肾命之病。及腰酸体痛,带下脱肛,喉痹齿痛,湿癣恶疮(杀虫止痒),风湿诸病。煎汤浴,止风痒(时珍曰∶肾命、三 焦气分之药,不独补助男子,而且有益妇人,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贵耳贱目乎?)。
似小茴而细。微妙,杀毒则不辣(以地黄汁拌蒸三遍佳)。恶丹皮、贝母、巴豆。
菟丝子
平补三阴
甘辛和平。凝正阳之气,入足三阴(脾、肝、肾)。强阴益精,温而不燥,不助相火。
治五劳七伤, 精寒淋沥,口苦燥渴(脾虚肾燥而生内热,菟丝益阴清热)。祛风明目,补卫气,助筋脉,益气力,肥健人(补肝肾之效。《老学庵笔记》∶予族弟,少服菟丝子凡 数年,饮食倍常,血气充盛。忽因浴见背肿,随视随长,乃大疽也。适值金银花开,饮至数斤,肿遂消。菟丝过服,尚能作疽,以此知金石药,不可不戒。昂按∶此 人或感他毒,未可尽归咎于菟丝也)。
无根,蔓延草上,子黄如黍粒。得酒良。淘去泥沙,酒浸一宿,曝干捣末。山药为使。
复盆子
平补肝肾
甘酸微温。益肾脏而固精,补肝虚而明目,起阳痿,缩小便(寇氏曰∶服之当复其溺器,故名),泽肌肤,乌髭发(榨汁涂发不白),女子多孕。
同蜜为膏,治肺气虚寒(李士材曰∶强肾无燥热之偏,固精无凝涩之害,金玉之品也)。
状如复盆,故名。去蒂,淘净捣饼,用时酒拌蒸。叶绞汁,滴目中,出目弦虫,除肤赤,收湿止泪。
蒺藜子
平补肝肾
苦温补肾,辛温泻肺气而散肝风,益精明目(肝以散为补,凡补肝药,皆能明目)。
治虚劳腰痛,遗精带下,咳逆肺痿,乳闭症瘕,痔漏阴 (音颓),肾、肝、肺三经之病,催生堕胎(刺蒺藜主恶血,故能破症下胎)。
沙苑蒺藜 绿色似肾(故补肾)。炒用(亦可代茶)。
刺蒺藜 三角有刺。去刺,酒拌蒸(风家宜刺蒺藜,补肾则沙苑者为优)。余功略同(瑞竹堂方∶齿牙打动者,蒺藜根烧灰敷之)。
使君子
补脾,杀虫,消积
甘温。健脾胃,除虚热,杀脏虫。
治五疳便浊,泻痢疮癣,为小儿诸病要药(《经疏》曰∶ 五疳便浊,泻痢腹虫,皆由脾胃虚弱,因而乳停食滞、湿热瘀塞而成。脾胃健,则积滞消,湿热散,水道利,而前证尽除矣。时珍曰∶凡能杀虫之药,多是苦辛,独 使君子、榧子,甘而杀虫。每月上旬,虫头向上,中旬头横,下旬向下。《道藏》云∶初一至初五,虫头向上。凡有虫病者,每月上旬,空心食数枚,虫皆死而出 也。按∶地黄、胡麻皆杀虫)。
出闽蜀,五瓣有 ,内仁如榧。亦可煨食,久则油,不可用。忌饮热茶,犯之作泻。
益智子
燥脾肾,补心肾
辛热。本脾药,兼入心、肾。主君相二火,补心气、命门、三焦之不足(心为脾母,补火故能生土),能涩精固气(《本草》未载)。又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味辛能散),温中进食,摄涎唾(胃冷则涎涌),缩小便(肾与膀胱相表里,益智辛温固肾。盐水炒,同乌药等分,酒煮山药糊丸,盐汤下,名缩泉丸)。
治呕吐泄泻,客寒犯胃,冷气腹痛,崩带泄精(涩精固气。因热而崩浊者禁用)。
出岭南,形如枣核,用仁。
砂仁
即缩砂
宣,行气,调中
辛温香窜。补肺益肾,和胃醒脾,快气调中,通行结滞。
治腹痛痞胀(痞滞,有伤寒下早里虚邪入而痞者;有食壅痰塞而痞者;有脾虚气弱而痞者。须分虚实治之,不宜专用利气药,恐变为鼓胀。鼓胀,内胀而外有形;痞胀,惟觉痞闷而已,皆太阴为病也),噎膈呕吐,上气咳嗽,赤白泻利(湿热积滞,客于大肠,砂仁亦入大小肠经),霍乱转筋,奔豚崩带。祛痰逐冷,消食醒酒,止痛安胎(气行则痛止,气顺则胎安),散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鲠(王好古曰∶得檀香、豆蔻入肺,得人参、益智入脾,得黄柏、茯苓入肾,得赤石脂入大、小肠。《医通》曰∶辛能润肾燥,引诸药归宿丹田,地黄用之拌蒸,亦取其能达下也。《经疏》曰∶肾虚气不归元,用为向导。殆胜桂、附热药为害)。
出岭南,研用。
白豆蔻
宣,行气,暖胃
辛热。流行三焦,温暖脾胃(三焦利,脾胃运,则诸证自平矣)而为肺家本药(肺主气)。
散滞气,消酒积,除寒燥湿,化食宽膨。
治脾虚疟疾,感寒腹痛,吐逆反胃(肺胃火盛及气虚者禁用),白睛翳膜(白睛属肺,能散肺滞),太阳经目 红筋(太阳脉起目 )。
番舶者良,研细用。
肉豆蔻
一名肉果
燥脾,涩肠
辛温气香。理脾暖胃,下气调中,逐冷祛痰,消食解酒。
治积冷心腹胀痛(挟痰、挟食者并宜之),中恶吐沫,小儿吐逆,乳食不下。又能涩大肠,止虚泻冷痢(初起忌用)。
出岭南。似草蔻,外有皱纹,内有斑纹。糯米粉裹,煨熟用。忌铁。
草豆蔻
一名草果
燥湿祛痰,除痰截疟
辛热香散。暖胃健脾,破气开郁,燥湿祛寒,除痰化食。
治瘴疠寒疟(佐常山能截疟。或与知母同用,取其一阴一阳,治寒热瘴疟。盖草果治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治阳明独胜之火),寒客胃痛(散滞气,利膈痰,因滞因寒者多效),霍乱泻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解口臭气、酒毒、鱼肉毒(故食料用之)。过剂助脾热,耗气损目。
闽产名草蔻,如龙眼而微长,皮黄白、薄而棱峭,仁如砂仁,而辛香气和。滇广所产名草果,如诃子,皮黑、浓而棱密,子粗而辛臭,虽是一物,微有不同。面裹,煨熟,取仁用。忌铁。
香附
一名莎草根
宣,调气开郁
性平气香,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乃血中气药,通行十二经。八脉气分,主一切气(人身以气为主,气盛则强,虚则衰,顺则平,逆则病,绝则死矣。经曰∶怒则气上,恐则气下,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劳则气耗,此七情之气也。以香附为君,随证而加升降消补之药。《素问》中仍有寒则气收,热则气泄,名九气)。利三焦,解六郁(痰郁、火郁、气郁、血郁、湿郁、食郁),止诸痛(通则不痛)。
治多怒多忧,痰饮痞满,胸肿腹胀,饮食积聚,霍乱吐泻,肾气香港脚,痈疽疮疡(血凝气滞所致。香附一味末服,名独胜丸,治痈疽由郁怒得者。如疮初作,以此代茶。溃后亦宜服之。大凡疮疽喜服香药,行气通血,最忌臭秽不洁触之。故古人治疡,多用五香连翘饮。
康祖左乳病痈,又臆间生核,痛楚半载。祷张王梦授以方,姜汁制香附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遂愈),吐血便血,崩中带下,月候不调(气为血配,血因气行。经成块者,气之凝;将行而痛,气之滞;行后作痛,气血俱虚也;色淡亦虚也,色紫,气之热;色黑则热之甚也;错经者,气之乱;肥人痰多而经阻,气不运也。香附阴中快气之药,气顺则血和畅,然须辅以凉血补气之药。丹溪曰∶能引血药至气分而生血,此正阳生阴长之义),胎产百病。
能推陈致新,故诸书皆云益气(行中有补。丹溪曰∶天行健运不怠,所以生生无穷,即此理耳。时珍曰∶凡人病则气滞而馁,香附为气分君药。臣以参、 佐以甘草,治虚怯甚速也)。
去 毛用。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熟则下走肝肾,旁彻腰膝。童便浸炒,则入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或蜜水炒);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 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且敛其散);姜汁炒,则化痰饮;炒黑又能止血。忌铁(时珍曰∶得参、术则补气,得归、地则补血,得木香则散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得沉香则升降诸气,得芎 、苍术则总解诸郁,得栀子、黄连则清降火热,得茯神则交济心肾,得茴香、破故纸则引气归元,得浓朴、半夏则决壅消胀,得紫苏、葱白则发汗散邪,得三棱、莪术则消积磨块;得艾叶则治血气,暖子宫。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仙药也。大抵妇人多郁,气行则郁解,故服之尤效,非宜于妇人,不宜于男子也。李士材曰∶乃治标之剂,惟气实血未大虚者宜之,不然恐损气而燥血,愈致其疾矣。世俗泥于女科仙药之一语,惜未有发明及此者)。
木香
宣,行气
辛苦而温。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泄肺气,疏肝气,和脾气(怒则肝气上,肺气调,则金能制木而肝平,木不克土而脾和)。
治 一切气痛,九种心痛(皆属胃脘,曰寒痛、热痛、气痛、血痛、湿痛、痰痛、食痛、蛔痛、悸痛。盖君心不易受邪,真心痛者,手足冷过腕节,朝发夕死),呕逆反 胃,霍乱泻痢,后重(同槟榔用。刘河间曰∶痢疾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癃闭,痰壅气结,癖症块,肿毒虫毒,冲脉为病,气逆里急。杀鬼物,御瘴 雾,去腋臭,宽大肠,消食安胎(气逆则胎不安)。过服损真气(丹溪曰∶味辛气升,若阴火冲上者,反助火邪,当用黄柏知母,少以木香佐之。王好古曰∶《本草》主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导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痰癖症块,破也,不同如此。汪机曰∶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泻药为君则泻。
李时珍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上焦气滞用之者,金郁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中焦气滞用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闭,肝气郁则为痛,下焦气滞用之者,塞者通之也)。
番舶上耒,形如枯骨,味苦粘舌者良,名青木香(今所用者,皆广木香、土木香)。磨汁用。东垣用黄连制,亦有蒸用,面裹煨用者(煨用实肠止泻)。畏火。
藿香
宣,去恶气
辛甘微温。入手足太阴(肺、脾)。快气和中,开胃止呕(胃弱、胃热而呕者忌用),去恶气,进饮食。
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肺虚有寒,上焦壅热(能理脾、肺之气。古方有藿香正气散,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
出交广,方茎有节,叶微似茄汁。古惟用叶,今枝、茎亦用之,因叶多伪也。
茴香
古作怀香
燥,补肾命门,治寒疝
大茴辛热。入肾膀胱。暖丹田,补命门,开胃下食,调中止呕。
疗小肠冷气, 疝阴肿(疝有七种,气、血、寒、水、筋、狐、 也。肝经病,不属肾经,以厥阴肝脉络阴器也。多因寒湿所致,亦有挟虚者,当加参、术于温散药中),干湿脚气。多食损目发疮。
小茴辛平,理气开胃,亦治寒疝。食料宜之。
大如麦粒,轻而有细棱者名大茴,出宁夏,他处小者名小茴。自番舶来,实八瓣者,名八角茴香。炒黄用,得酒良。得盐则入肾,发肾邪,故治阴疝(受病于肝,见证于肾。大、小茴各一两,为末,猪脬一个,连尿入药,酒煮烂,为丸服)。
甘松香
宣,理气醒脾
甘温芳香。理诸气,开脾郁。
治腹卒然满痛,风疳齿 ,香港脚膝浮。煎汤淋洗。
出凉州及黔蜀。叶如茅,用根(根极繁密)。
山柰
宣,温中,辟恶
辛温。暖中辟恶。
治心腹冷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生广中,据叶皆如生姜,入合诸香用。
高良姜
宣,燥,暖胃散寒
辛热。暖胃散寒,消食醒酒。
治胃脘冷痛(凡心口一点痛,俗言心气痛,非也。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及因怒、因寒而起。以良姜酒洗七次,香附醋洗七次,焙研。因寒者,姜二钱,附一钱;因怒者,附二钱,姜一钱;寒怒兼者,每钱半,米饮加姜汁一匙,盐少许服。初梁绲患心脾痛,梦神授此方,二味等分服,后入各炒方用),霍乱泻痢,吐恶噎膈,瘴疟冷癖。肺胃热者忌之。
出岭南高州。
子,名红豆蔻,温肺散寒,醒脾燥湿,消食解酒(东垣脾胃药中常用之)。并东壁土炒用。
荜茇
茇、一作拨
燥,除胃冷,散浮热
辛热除胃冷,温中下气,消食祛痰。
治水泻气痢(牛乳点服),虚冷肠鸣(亦入大肠经),冷痰恶心,呕吐酸水, 癖阴疝。
辛散阳明之浮热,治头痛(偏头痛者,口含温水,随左右以末吹一字入鼻效)、牙痛(寒痛宜干姜、荜茇、细辛,热痛宜石膏、牙硝,风痛宜皂角、僵蚕、蜂房、二乌,虫痛宜锻石、雄黄),鼻渊。多服泄真气,动脾肺之火,损目。
出南番,岭南亦有。类椹子而长,青色,去挺用头。醋浸。刮净皮粟,免伤人肺。
烟草
新增
宣,行气,辟寒
辛温有毒。
治风寒湿痹,滞气停痰,山岚瘴雾。其气入口,不循常度,顷刻而周一身,令人通体俱快,醒能使醉,醉能使醒,饥能使饱,饱能使饥。
人以代酒代茗,终身不厌(故一名相思草)。然火气熏灼,耗血损年,人自不觉耳。闽产者佳(烟筒中水,能解蛇毒)。
金银花
泻热,解毒
甘寒入肺。散热解毒(清热即是解毒),补虚(凡物甘者皆补)疗风,养血止渴(丹溪曰∶痈疽安后发渴,黄 六一汤吞忍冬丸切当。忍冬养血,黄 补气,渴何由作)。
治痈疽疥癣,杨梅恶疮,肠 血痢,五种尸疰。
经冬不凋,名忍冬(又名左缠藤)。花叶同功,花香尤佳,酿酒代茶。熬膏并妙(忍冬酒,治痈疽发背一切恶毒,初起便服奇效。干者亦可,惟不及生者力速。忍冬五两,甘草二两,水二碗、煎至一碗,再入酒一碗略煎,分三服,一日一夜吃尽。重者日二剂,服至大、小肠通利,则药力到。忍冬丸,照前分两,酒煮晒干,同甘草为末,以所煮余酒打糊为丸。
陈藏器曰∶热毒血痢,浓煎服之。为末,糖调常服,能稀痘)。
蒲公英
一名黄花地丁
泻热,解毒
甘平。花黄,属土,入太阴、阳明(脾、胃)。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
专 治乳痈(乳头属厥阴,乳房属阳明。同忍冬煎,入少酒服,捣敷亦良)疔毒,亦为通淋妙品(诸家不言治淋,试之甚验)。擦牙、乌髭发(瑞竹堂有还少丹,方取其 通肾。东垣曰∶苦寒肾经君药),白汁涂恶刺(凡螳螂诸虫,盛夏孕育,游诸物上,必遗精汁,干久则有毒。人手触之成疾,名狐尿刺。惨痛不眠,百疗难效,取汁 浓涂即愈,千金方极言其功)。
叶如莴苣,花如单瓣菊花,四时有花,花罢飞絮,断之茎中有白汁(郑方升曰∶一茎两花,高尺许者,掘下数尺,根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服,治噎膈如神)。
泻热,解毒
辛苦而寒。
治痈疽发背,疔肿瘰 ,无名肿毒。
叶如柳而细,夏开紫花结角,生平地者起茎,生沟壑者起蔓。
杜牛膝
一名天名精,一名地菘
泻热,吐痰,破血,解毒
甘寒微毒。能破血(一妇产后,口渴气喘,面赤有斑,大便泄,小便秘。用行血、利水药不效,用牛膝浓煎膏饮,下血一桶,小便通而愈),能止血吐痰,除热解毒杀虫。
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良方》曰∶浓煎,加乳、麝少许,神效),小儿牙关紧闭,急慢惊风(不省人事者,绞汁入好酒灌之即苏。以醋拌渣,敷项下)。服汁,吐疟痰(惊风服之,亦取其吐痰)。漱汁,止牙痛。捣之,敷蛇、虫螫毒。
根白如短牛膝。地黄为使(煎汤洗痔,渣塞患处良)。
鹤虱
泻,杀虫
苦辛,有小毒。杀五脏虫,治蛔啮腹痛(面白唇红,时发时止者,为虫痛,肥肉汁调末服)。
《沈存中笔记》云∶是杜牛膝子(或曰非也,别是一种)。最黏人衣。有狐气,炒热则香。
山豆根
泻热,解毒
苦寒。泻心火以保金气,去肺,大肠之风热(心火降,则不灼肺而金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金清,则大肠亦清),消肿止痛。
治喉痈喉风,龈肿齿痛(含之咽汁),喘满热咳,腹痛下痢,五痔诸疮。解诸药毒,敷秃疮、蛇狗蜘蛛伤,疗人、马急黄(血热极所致)。
苗蔓如豆,经冬不凋。
牛蒡子
一名鼠粘子,一名恶实
泻热,解毒
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膈,理痰嗽,消斑疹,利二便,行十二经。散诸肿疮疡之毒,利腰膝凝滞之气(性冷而滑利,痘症虚寒泄泻者忌服)。
实如葡萄而褐色,酒拌蒸,待有霜,拭去用。根苦寒。竹刀刮净,绞汁,蜜和服,治中风,汗出乃愈。捣和猪脂,贴疮肿及翻花疮(肉翻出如花状)。
山慈菇
泻热,解毒
甘微辛,有小毒。功专清热散结。
治痈疮疔肿,瘰 结核(醋磨涂)。解诸毒、虫毒、蛇、虫、狂犬伤。
根与慈菇、小蒜相类,去毛壳用(玉枢丹中用之。《广笔记》云∶出处州遂昌县洪山,无毛,云真者有毛,误也)。
泻热,解毒
咸软坚,苦下泄,寒胜热。入胃、大肠,通肺、小肠。散热解毒,通经下乳,排脓止血,生肌杀虫。
治遗精尿血,痈疽发背(古方以漏芦汤为称首),及预解时行痘疹毒(取其寒胜热,又能入阳明故也)。
出闽中,茎如油麻,枯黑如漆者真。甘草拌蒸。连翘为使。
泻热,解毒
味苦微寒,有毒,而能解邪热之毒。
治崩中带下,产后血气胀痛,破症瘕,发斑痘(王海藏快斑散用之),化骨哽(能软坚),杀三虫。
根似狗脊而大。汁能制三黄,化五金,伏钟乳、结砂、制汞,解毒软坚(以此浸水缸中,日饮其水,能辟时疾)。
射干
泻火,解毒,散血,消痰
苦寒有毒。能泻实火,火降则血散肿消,而痰结自解,故能消心、脾老血,行太阴(肺、脾)、厥阴(肝)之积痰。
治喉痹、咽痛,为要药(擂汁醋和,噙之引涎。《千金方》∶治喉痹,有乌扇膏),治结核瘕疝,便毒疟母(鳖甲煎丸,治疟母用之,皆取其降厥阴相火也)。通经闭,利大肠,镇肝明目。
扁竹花根也(叶横铺,如乌羽及扇,故一名乌扇,乌 ),泔水浸一日, 竹叶煮半日用。
续随子
一名千金子
泻,行水,破血,解毒
辛温有毒,行水破血。
治症瘕痰饮,冷气胀满,蛊毒鬼疰。利大、小肠,下恶滞物,涂疥癣疮(玉枢丹用之,治百病多效。《经疏》曰∶乃以毒治毒之功)。
去壳,取色白者,压去油用(时珍曰∶续随子、大戟、泽漆、甘遂,茎叶相似,主疗亦相似,长于利水,用之得法,皆要药也)。
马蔺子
一名蠡实
泻湿热,解毒
甘平。
治寒疝喉痹,痈肿疮疖,妇人血气烦闷,血运崩带。利大、小肠。久服令人泻。
丛生,叶似薤而长浓,结角子如麻大,赤色有棱。炒用。治疝用醋拌。根、叶同功。
蓖麻子
泻,通窍,拔毒,出有形滞物
辛苦有毒。性善收,亦善走,能开通诸窍、经络。
治偏风不遂, 斜(捣饼。左贴右,右贴左,即止)口噤,鼻窒耳聋(捣烂绵裹,塞耳塞鼻),喉痹舌胀(油作纸,燃烟熏)。能利水气,治水症浮肿(研服。当下青黄水,壮人只 可五粒)能出有形滞物。治针刺入肉(捣敷伤处,频看,刺出即去药,恐努出好肉),竹木骨哽(蓖麻子一两,凝水石二两,研匀。以一捻置舌根,噙咽,自然不 见),胞胎不下(蓖麻一粒,巴豆一粒,麝香一分,贴脐中并足心,胎下即去之。若子肠挺出者,捣膏涂顶心,即收)。能追脓拔毒,敷瘰 恶疮,外用屡奏奇功(鹈鹕油,能引药气入内。蓖麻油,能拔气出外,故诸膏多用之)。然有热毒,气味颇近巴豆,内服不可轻率(去皮,黄连水浸,每晨用浸水吞一粒至三四粒,治大风疥癞)。
形如牛蜱,黄褐有斑。盐水煮,去皮研,或用油。忌铁(食蓖麻,一生不得食炒豆,犯之胀死)。
白头翁
泻热,凉血
苦坚肾,寒凉血。入阳明(胃,大肠)血分。
治热毒血痢(仲景治热痢,有白头翁汤合黄连、黄柏、秦皮。东垣曰∶骨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痢则下焦虚,故以纯苦之剂坚之),温疟寒热,齿痛骨痛(肾主齿骨,龈属阳明),鼻衄秃疮,瘰 疝瘕,血痔偏坠(捣敷患处)。明目消疣。
有风反静,无风则摇,近根外有白茸。得酒良。
王瓜
即土瓜根
泻热,利水,行血
苦寒。泻热利水。治天行热疾,黄胆消渴(捣汁饮),便数带下,月闭瘀血。利大、小肠,排脓消肿,下乳(通乳药多用之,单服亦可)堕胎。
根如栝蒌之小者,味如山药,根、子通用(《经疏》曰∶主治略似栝蒌。伤寒发斑,用王瓜捣汁,和伏龙肝末服,甚效)。
王不留行
通,行血
甘苦而平。其性行而不住,能走血分、通血脉,乃阳明、冲、任之药(阳明多气多血)。
除风去痹,止血定痛,通经利便,下乳(俗云∶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服之乳长流)催生。治金疮(止血)痈疮(散血),出竹、木刺。孕妇忌之。
花如铃铎,实如灯笼,子壳五棱。取苗子蒸,浆水浸用。
冬葵子
滑肠,利窍
甘寒淡滑。润燥利窍,通营卫,滋气脉,行津液,利二便,消水肿(用榆皮等分煎服),通关格,下乳滑胎。
秋葵复种,经冬至春作子者,名冬葵子。根、叶同功。春葵子亦滑,不堪入药。
蜀葵花,赤者治赤带,白者治白带,赤者治血燥,白者治气燥。亦治血淋、关格,皆取其寒润滑利之功也。
白藓皮
通,祛风湿
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行水故燥)。入脾、胃除湿热,兼入膀胱、小肠。行水道,通关节,利九窍。
为诸黄、风痹之要药(一味白藓皮汤,治产后风。时珍曰∶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
兼治风疮疥癣,女子阴中肿痛(湿热乘虚客肾与膀胱所致)。
根黄白而心实。取皮用。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萆 。
萆
通,祛风湿,补下焦
甘苦性平。入足阳明、厥阴(胃、肝)。祛风去湿,以固下焦(阳明主肉,属湿。厥阴主筋,属风),补肝虚(去风),坚筋骨(风湿去,则筋骨坚),益精明目。
治 风寒湿痹,腰痛久冷,关节老血,膀胱宿水,阴痿失溺,茎痛遗浊,痔 恶疮(诸病皆阳明湿热流入下焦,萆 能除浊厘清,古方有萆 厘清饮。史国信云∶若欲兴阳,先滋筋力。若欲便清,先分肝火。《万金护命方》云∶凡人小便频数、便时痛不可忍者,此疾必因大肠秘热不通,水液只就小肠,大 肠愈加干竭,甚则身热心躁,思水,即重证也。此疾本因贪酒色,或过食辛热、荤腻之物,积有热毒,腐物、瘀血,乘虚流入小肠,故便时作痛也。
此便数而痛,与淋证涩而痛不同,宜用萆 一两,盐水炒,为末,每服二三钱,使水道转入大肠,仍以葱汤频洗谷道,令气得通,则便数及痛自减也。肾有二窍,淋证出于溺窍,浊证出于精窍)。
有黄、白二种,黄长、 (音硬),白虚、软,软者良。薏苡为使。畏大黄、柴胡、前胡。忌茗、醋(时珍曰∶萆 、菝 、土茯苓,形不同而主治不甚相远,岂一类数种乎?萆根细长、浅白,菝 根作块而黄)。
土茯苓
通,祛湿热,补脾胃
甘淡而平。阳明(胃、大肠)主药,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利小便,止泻泄。
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杨梅疮,古方不载。明·正德间起于岭表,其证多属阳明,厥阴而兼及他经。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医用轻粉劫剂,其性燥烈。入阳明劫去痰涎,从口齿出,疮即干愈。然毒瓦斯窜入经络、筋骨,血液枯槁,筋失所养,变为拘挛、痈、漏,竟致废痼。土茯苓能制轻粉之毒,去阳明湿热。用一两为君,苡仁、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藓皮各五分,皂角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名搜风解毒汤),瘰 疮肿(湿郁而为热,营卫不和,则生疮肿。经曰∶湿气害人,皮肉筋胀是也。
土茯苓淡能渗,甘能补,患脓疥者,煎汤代茶,甚妙)。
大如鸭子,连缀而生,俗名冷饭团。有赤、白二种,白者良。可食良,亦可生啖。忌茶。
白蔹
泻火,散结
苦能泄,辛能散,甘能缓,寒能除热。杀火毒,散结气,生肌止痛。
治痈疽疮肿,面上 疮,金疮扑损(箭镞不出者,同丹皮或半夏为末,酒服),敛疮方多用之(故名,每与白芨相须),搽冻耳(同黄柏末油调)。
蔓赤,枝有五叶,根如卵而长,三五枝同窠,皮乌肉白。一种赤蔹,功用皆用(郑奠一曰∶能治温疟血痢,肠风痔 ,赤白带下)。
预知子
补劳,泻热
苦寒。补五劳七伤。
治 癖气块,天行温疾,蛇虫咬毒。杀虫疗蛊(缀衣领中,凡遇蛊毒,则闻其声而预知之,故名),利便催生。
藤生,子如皂角,褐色光润。出蜀中,云亦难得。
旱莲草
一名鲤肠,又名金陵草
补肾
甘咸,汁黑。补肾止血,黑发乌髭(《千金》云∶当及时多收,其效甚速。《经疏》云∶性凉不益脾胃,故《千金方》金陵煎丸用姜汁和剂)。
苗如旋复,实似莲房,断之有计,须臾而黑。熬膏良。
刘寄奴草
泻,破血,止血
苦温。破血通经,除症下胀,止金疮血。多服令人吐利。
一茎直上,叶尖长、糙涩,花白芯黄,如小菊花,有白絮如苦 絮,子细长亦似苦 子。茎、叶、花、子皆可用(刘裕,小字寄奴。微时,曾射一蛇,明日,见童子林中捣药,问之,答曰∶吾王为刘寄奴所伤,合药敷之。裕曰∶王何不杀之?童曰∶寄奴,王者,不可杀也。叱之不见,乃收药回。每遇金疮,敷之立愈)。
马鞭草
泻,破血,消胀,杀虫
味苦微寒。破血通经,杀虫消胀。
治气血症瘕,痈疮阴肿(捣汁涂敷)。
墟陌甚多。方茎,叶似益母对生,夏、秋开细紫花,穗如车前草,类蓬蒿而细,根白而小。
用苗、叶。
谷精草
轻,明目
辛温轻浮。上行阳明(胃),兼入厥阴(肝)。明目退翳之功在菊花之上。亦治喉痹齿痛,阳明风热。
收谷后,荒田中生。叶似嫩秧,花如白星(小儿雀盲者,羯羊肝一具,不洗,竹刀割开,入谷精煮熟食之。或作丸,茶下)。
青葙子
一名草决明
泻肝,明目
味苦微寒。入厥阴(肝)。祛风热,镇肝明目。治青盲障翳,虫疥恶疮。瞳子散大者忌服(能助相火)。
类鸡冠而穗尖长。
决明子
泻肝,明目
甘苦咸平。入肝经,除风热。治一切目疾,故有决明之名。又曰∶益肾精(瞳子神光属肾。日华曰∶明目甚于黑豆,作枕治头风)。
状如马蹄决明。捣碎煎。恶大麻仁。
蓼实
宣,温中
辛温。温中明目,耐风寒,下水气(时珍曰∶古人种蓼为蔬,收子入药,今为酒曲用其汁耳。以香蓼、青蓼、紫蓼为良)。
有香蓼、青蓼、紫蓼、赤蓼、木蓼、水蓼、马蓼。
马勃
轻,解热,外用敷疮
辛平轻虚。清肺解热(东垣普济消毒饮中用之),散血止嗽。
治喉痹咽痛(吹喉中良,或加白矾,或硝扫喉,取吐痰愈),鼻衄失音,外用敷诸疮良。
生湿地朽木上。状如肺肝,紫色虚软,弹之粉出,取粉用。
木鳖子
泻热,外用治疮
苦温微甘。有小毒,利大肠。
治泻痢疳积,瘰 疮痔,乳痈蚌毒。消肿追毒,生肌除 (音旱,黑斑),专入外科。
核扁如鳖,绿色。拣去油者,能毒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