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血康中医血液病医院 >中医中药 >基本理论 >浏览文章
佚名 2008年03月24日
  • 新媒体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属于基础课和入门课。本课程目的与任务是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掌握和领会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和主要病理表现,以及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内容。对各章节的具体要求分为三级:第一级掌握部分,教师应透彻讲解,学生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第二级熟悉部分,教师应重点讲解,学生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要领;第三级了解部分,教师作概要介绍,学生对此有一般认识。

第一章 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2.熟悉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3.掌握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3.《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及其对中医理论形成的影响。

2.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理解该学说的基本内容,熟悉其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教学内容

(一)阴阳学说

1.概说:

2.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五行学说

1.概说。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2)五行的生克乘侮。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第三章 脏象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2.掌握脏象的基本概念。

3.掌握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与五体、五官九窍之间的联系。

4.掌握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以佐证生理。

5.掌握脏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概说

1.脏象及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2.中医学对内脏的分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二)五脏

1、心

(1)心的部位和形态和主要生理功能。(2)心的主要生理联系与生理特性。

2、肺

(1)肺的部位和形态与主要生理功能。(2)肺的主要生理联系。

(3)肺的主要生理特征。

3、脾

(1)脾的部位和形态与主要生理功能。

(2)脾的主要生理联系。(3)脾的主要生理特征。

4、肝

(1)肝的部位和形态与主要生理功能。

(2)肝的生理联系。

(3)肝的生理特征。

5、肾

(1)肾的部位和形态与主要生理功能。

(2)肾的生理联系与主要生理特征。

(二)六腑

1、 六腑的基本概念。2、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

(三)奇恒之腑

1、脑的概念与主要生理功能。

2、女子胞的概念与主要生理功能。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1、 脏与脏的关系。2、脏与腑的关系。3、腑与腑的关系。

第四章 气血津液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气的概念、运行和功能以及气的分类。

2.掌握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的生成、输布和功能。

3.掌握血的概念、生成、运行及功能。

4.掌握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和排泄。

5.了解气血津液的主要病理表现。

教学内容

(一)气

1、气的概念与气的生成。2、气的主要功能。3、气的分类与分布与运行。

(二)血

1、血的概念与生成。2、血的循行与功能。

(三)津液

1、津液的概念与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2、津液的功能。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1、气与血的关系。

2、 气与津液的关系及津液与血的关系。



第四章 经络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生理。

2.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分布与表里关系、流注次序。

3.熟悉十二经的体表循行部位。

4.熟悉奇经八脉含义

5.了解经络学说在病理、诊断治疗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经络的概念和组成和生理功能。

(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名称、走向、交接、分布、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2学时

2、循行部位。

(三)奇经八脉

1、奇经八脉的概念及特点与主要生理功能。

2、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及功能特点。

(四)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五)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掌握七情、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3.了解其他诸邪的病因致病特点。

4.掌握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5.掌握邪正概念和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病因

1、六淫与共同特点。

(1)六淫的基本概念。(2)六淫的的致病特点。

2、疠气的概念与致病特点。

3、七情的概念与致病特点。

3、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

4、痰饮、瘀血的概念与致病特点。

(三)发病原理。

第六章 病机

[目的要求]

1.掌握邪正盛衰对虚实变化和疾病转归的影响。

2.掌握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偏盛、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基本病机。

3.掌握气虚、气机失调、血虚、血瘀、血热和气血失调的基本病机。

4.掌握津液不足、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的基本病机。

5.掌握内生五邪病机。

6.熟悉脏腑病机,经络病机。

[教学内容]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四)津液代谢失常。

(五)内生“五邪”。

(六)经络病机与脏腑病机。

第七章 防治原则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2.了解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

教学内容

(一) 预防。

(二) 治则

1、治病求本与祛邪扶正。

2、调整阴阳。1学时

3、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中 医 基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