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由于时间、部位、热势轻重程度和自觉症状的不同,临床上分为:恶寒发热、壮热、潮热、往来寒热、烦热、微热、骨蒸潮热等不同类型。但从广义上我们可将上述发热大约概括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型。
外感是人体感受六淫(风、寒、湿、暑、燥、火)邪气、时疫、感染所致的一些疾病,以发热为常见症状,具有起病急、变化迅速、热势高的特点,常有六经传变。因此,卫气在各个阶段的准确辨证和合理地施护对提高疗效尤为重要。
风寒症
又称为表寒症,一般有恶寒重、发热轻、肢冷、无汗,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解表药宜轻煎热服,服后即给热粥以助药力。同时适加衣物使之汗出,以遍身微微汗出为佳,勿令大汗太过,以防汗多耗伤阴液。注意避风寒、禁冷敷,以免引起卫阳不达、腠里闭塞,致汗闭不出,达不到降温的目的。
风热症
又称为表热症,恶寒轻、发热重,汗出而热不解,皮肤灼热潮红,烦渴咽干,舌红苔薄黄,脉数等,护理时特别注意热毒伤津及邪热逆传心包之变,体温高达39℃以上形成“壮热”时应给予降温:(1)冷敷及擦浴:我们采用羌活、公英酒精液擦浴,借酒精蒸发快,公英清热解毒,羌活解表降温的效果;(2)药物降温:辛凉解表剂药性偏凉,宜温服,以微汗出为佳,无论口服或肌注解热镇痛类西药都应使热邪从微微汗出而解,勿大汗出,以免伤阴动风;(3)针刺降温:取大椎、曲池、合谷、少商等穴位针刺,毫针刺用泻法,配合点刺出血,亦可在双侧合谷或曲池穴位注射解热镇痛剂,针刺半小时后测体温。
寒热往来
为邪在半表半里的少阳证,表现的典型症状如疟疾及少阳病,护理时应与寒热各型相适应。
1.寒战期(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上升):此期测量体温一般不高或不甚高,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寒战。此时应即刻注射柴胡注射液为好,因柴胡轻清升散,合解泄热,疏散透表,是治疗少阳病的之主药。另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恶寒期酌情给热饮、保暖、适加衣被等。
2.高热持续期(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此时不恶寒、体温升高,大多数有面色潮红、口渴、脉数等表现。此时适当减少衣被,取出保暖用具,口服温饮料或清凉饮料,尤以甘寒之品为佳。
3.退热期(散热增加,产热渐正常):体温逐渐下降或骤降,此时护理的关键要严密观察汗出情况,随时监测体温。如汗多伤阴重者可酌情输液,同时给养阴生津之品;如汗出不止时,可用芦根煎汤或加冰糖煎水以代茶饮,达到生津止渴目的,谨防直接吹风感邪。
温热病
表症已罢,转为里热。见:大热、烦渴、谵语、神昏、脉洪大等。此类病人在护理上一定要把握住高热、抽搐、昏迷三大关。
高热是引起抽搐、昏迷的主要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按照急则治(护)其标的原则,首先要采取迅速的降温措施。
1.冷敷:使用冰袋或冰帽时,一定要注意经常更换位置,严密观察,防止冻伤。
2.擦浴:我们采用羌活、公英酒精液擦浴,擦拭应在两侧颈部、腹股沟和额部等大血管处反复揉搓,使热邪尽快从此排出,以加快降温效果。
3.灌肠:高热不降采用冰水或冷盐水灌肠,使热邪从肠道排出、如热结腑出现大便秘结时,通过灌肠可起涤除肠道积滞,达到通肠降温的目的。
4.服用清凉饮料降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清凉饮料一般采用口服法,昏迷患者给鼻饲法,常采用西瓜水(俗名天然白虎汤)可起到清热降温的作用。
5.高热抽搐的护理:针刺十宣放血,配合人中、涌泉、合谷等穴位,手法选取泻法。
内伤发热辨证施护
发热由于时间、部位、热势轻重程度和自觉症状的不同,临床上分为:恶寒发热、壮热、潮热、往来寒热、烦热、微热、骨蒸潮热等不同类型。但从广义上我们可将上述发热大约概括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型。
内伤发热见于体虚及慢性病患者,主要病机是阴阳失调。在施护原则上祛邪应配合扶正。内伤发热,属虚证,起病缓慢,热势低,病程较长。症见发热不恶寒、精神憔悴、形体倦怠、面色少华、乏力、自汗或盗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颧红、五心烦热、舌红或舌淡苔少、脉虚数无力等气阴两虚的表现。此型常以治本为主,禁忌发汗及冷敷、擦浴,防止伤正助邪,继生外感或伤阴,因此在临床护理中要准确地辨证护理,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临床护理
密切观察发热、汗出、神色、舌象及脉象的变化,观察是否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出现。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凉爽通风,温度适宜,床铺被褥干燥整洁。出汗较多时可用干毛巾擦汗,内衣要经常更换,对于重病患者酌情床上浴,注意避风受凉。体温持续呈“壮热”者,要在辨清病情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切勿发汗太过而致伤阴亡阳之证。
饮食调理
内伤发热患者因长期发热,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大量消耗,所以调整饮食扶助正气是护理的核心,在辨清病情的前提下,宜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等有利于康复的食物,必要时给予输液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物质,同时要做好常规的口腔护理。
精神调护
七情是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致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发病。内伤发热的患者多病程长,户外活动较少,常存在有消极的心理,因此对患者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乐观地对待疾病与生活,引导其排除一切不良因素的干扰,安心养病。
从以上所谈内容来看,在外感发热上准确辨证尤为重要,否则护理上显得很盲目,甚至酿成大祸;内伤发热注重治本,以精神、饮食两方面护理为主,辅以药物治疗,养、疗兼顾,病可速去。此即七分调护,三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