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可分为2型:
(1)急性型:此型较为常见。既往无出血史,起病急,常有发热,以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多为针尖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形成瘀点或瘀斑,少见皮肤出血斑或血肿。皮疹分布不均,常以四肢较多,在易于碰撞的部位更多见。常伴有鼻出血或齿龈出血,胃肠道大出血少见,偶见肉眼血尿。青春期女性患儿可有月经过多。少数可有结膜下和视网膜出血。颅内出血少见,一旦发生,则预后不良。出血严重者可致贫血,肝脾偶见轻度增大,淋巴结不增大。呈自限性经过,85%~90%患儿于发病后1~6个月内痊愈,约10%转变为慢性型。
(2)慢性型:起病缓慢,出血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为皮肤、黏膜出血,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出血,出血持续期和间歇期长短不一,交替出现。约30%患儿发病数年后自然缓解。反复发作者脾常轻度增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出血的特点是皮肤黏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形成淤点或淤斑;四肢较多,但也可为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肿;有些患者以大量鼻出血或齿龈出血为主诉。常见呕血或黑便,多为口鼻出血时咽下所致,发生真正胃肠道大出血者并不多见。球结膜下出血也是常见症状。偶见肉眼血尿。约1%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成为ITP致死的主要原因。青春期女孩可见月经过多。其他部位出血如胸腔、腹腔、关节等处,极为少见。除了皮肤、黏膜出血外,急性发病常伴有发热。出血严重者可有失血性贫血,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常伴有局部血肿的相应症状,颅内出血时表现为头痛、嗜睡、昏迷、抽搐、麻痹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