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鉴别诊断
(一)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应用奎尼丁、 磺胺、克尿塞衍生物、新生霉素 洋地黄毒甙等药物史,起病时常伴有发冷、发热 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以及结合实验室检查可资鉴别
(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 Evans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巨大血管瘤 Wiskott-Aldrich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各种恶性肿瘤骨髓浸润等均可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需结合各该病临床特点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三)病毒感染急性期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病毒血症可引起血小板凝集和破坏而数量减少 并非免疫机制引起。特点是血小板减少发生在感染初期,减少程度与感染轻重成正比 随感染好转而血小板上升。PA-IgG不增高。这些可与ITP鉴别
(四)感染并发DIC所致的血小板减少:也发生在感染急性期 出血症状及全身症状均较急性ITP严重,血小板减少进展更快,同时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纤维蛋白原降低、3P试验阳性等实验室检查异常,可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