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伴有成熟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出血性疾病。现已公认本病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有关,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就我所在1995年10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疗效不明显和激素撤减敏感的患者,运用纯中药疗法治疗1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男 24例 女76例 急性型12例,慢性88例,发病年龄为7-62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4个月,平均病程为15个月。所有病例均为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疗效不明显和对激素撤减敏感或因禁忌症不能应用的患者。其中有39例曾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所有病例均采用1986年12月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脾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4血小板抗体增多;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分为三型;1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谅血止血。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
疗效标准1显效 血小板恢复正常,无出血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维持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愈。2良效 血小板升至50×109 /L 或较原来水平上升30×109 /L ,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3进步用 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改善,持续2周以上。4 血小板计数或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治疗结果 显效36例 良效40例 有效14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90%。
讨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内脏出血较少但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常以多部位出血点、瘀斑为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衄血”“血证”“发斑”范畴。外邪侵袭,蕴毒于内是诱发本病急性型的重要原因。外邪从阳化热,邪毒与气血相搏,灼伤脉络,血液外渗,留著于肌肤之间,则发发紫癜。邪毒蕴结于内,血随火升,上出清窍而为吐衄;移热下焦,灼伤阴络则为二便下血。而脾肾阳虚,统摄无权;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是本病慢性型的主要原因。脾虚不摄,血无所统,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脉外而见紫癜,衄血,二便出血。火热之邪气耗阴伤,色欲劳伤,损伤肝肾真阴而相火必旺,而火旺阴愈消而致虚火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而见衄血,紫癜,便血等。总之,本病急性型以实证为主,而多数病例开始发病即为慢性型,多以肝肾脾虚损为其发病基础。而慢性型急性发作则以本虚标实为其特床特点,而临床多见虚实并存。
现代医学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首选,疗效不佳采用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常规疗法,因激素的禁忌症和副作用而使很多患者形成激素撤减综合症而不能根治。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易导致骨髓抑制和诱发肿瘤的危险而不能广泛应用。脾全切因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近年来,大剂量丙球冲击,血将置换等新疗法不断出现,但仍缺乏根本性的治疗措施。而中医治疗ITP具有改善出血症状快、稳定性好、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ITP患者所接受。虽然中药治疗疗效不如激素疗效快,但比激素疗效稳定,不易复发。但激素经动物实验证明相当于很强的温阳药,长期应用可致机体阴阳失衡,同时可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而导致激素撤减时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能及时恢复,而造成本病的复发和加重,这也是形成激素撤减敏感的主要原因。我们在治疗中发现在应用中药之初,激素常用量较大,在用药中加大滋肾养阴之品的剂量,以阴柔之品解激素阳刚之性,使激素能够顺利撤减;而在用药中后期激素停用或用量较小时,加入温阳之品,而使肾上腺皮质功能顺利恢复。而使中药对本病的疗效大大提高。
总之,在应用常规疗法疗效不佳时应首选中药治疗,只要能辨证施治,用药得当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200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