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由于增大的脾脏对
血小板的阻留而引起的
血小板减少症,可见于各种发生巨脾的疾病(如脾功能亢进)。晚期肝硬化有充血性巨脾的病人,其
血小板减少是可预料的。与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症相反,血小板计数通常不低于30000/μl,除非疾病引起巨脾而同时又造成骨髓产生血小板功能的损害(如伴有骨髓外化生的骨髓纤维变性)。因而脾阻留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在临床上常不严重。此外,在注入肾上腺素或在应激时,有功能的血小板可从脾脏释放出来。脾切除可纠正血小板减少,然而除非患者需反复输入血小板,否则无手术指征。
革兰氏阴性细菌脓毒症的病人常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严重性常与其感染程度相当。其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多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附着在血小板上的免疫复合物的形成,补体的激活以及血小板在受损内皮表面的沉着。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也可有血小板减少,可能是因血小板沉积在肺部毛细血管床而发生的。
血栓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为急性严重性疾病。有松散的纤维蛋白条索沉着在众多的小血管内,损伤流过的血小板和
红细胞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微血管病性
溶血性贫血。
在众多小血栓中血小板消耗也造成血小板减少。尽管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通常被认为是不同的,然而其区别仅在于肾功能衰竭的程度上的差异,诊断与治疗是相同的。
症状,体征和诊断
TTP-HUS是一种急性有潜在致死性的疾病,其特点为:(1)严重血小板减少,(2)血涂片中见碎裂的
红细胞(头盔状细胞,三角形红细胞,形状扭曲的红细胞)伴溶血的证据(Hb水平降低,幼红细胞增多,网织细胞数增高,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3)急性肾功能衰竭,(4)发热,(5)多脏器有表现不一的局部缺血性损伤。临床表现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神志模糊和昏迷);程度不一的黄疸(由于溶血同时又有肝细胞受损,直接和间接胆红素均可升高)。蛋白尿,血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可有腹痛以及心肌受损所致的心律改变。这些症状与累及多个器官血管的特有病理损伤有关。这种多器官的血管病损-轻度的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栓(血管壁内和周围没有如血管炎的粒细胞浸润的表现)主要局限于小动脉与毛细血管交接处。这被称为血栓性微血管病。
除了伴随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和与产生志贺毒素有关的细菌的儿童流行性疾病(典型的称为HUS)常自发性缓解并不需要血浆置换以外,TTP-HUS各种临床综合征是难以区别的。虽然在某些病人有明确的病因(如奎宁过敏)或伴发情况(如妊娠)(表133-3),但在大多患者突然和自发性发作并无明显病因。通过在这些疾病和其他病变(如硬皮病,恶性高血压,急性肾同种移植物排异)的肾活检证明存在同样的血栓性微血管病,这强调了TTP-HUS与相关综合征(如惊厥前期)是不可能加以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