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一种新出现的出血热,其首个病例出现在中国农村地区。SFTS 的病原体为 SFTS 病毒(SFTSV),是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病毒。自 2010 年首次报道以来,中国已有 11 个省份发现大约 2500 例该病病例,平均死亡率为 7.3%。
2012 年Heartland 病毒,美国从 2 例患者体内分离出的基因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极为相近的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病毒。
SFTS 不仅是中国公众健康的巨大威胁,也给全世界其他地方带来了巨大的威胁。SFTS 病毒可通过基因突变、重组和在蜱媒介及脊椎动物宿主内进行同源性重组而快速进化。目前尚无针对 SFTS 的特异性治疗,而预防 SFTS 病毒感染和传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预防被蜱虫叮咬。
SFTS 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在 RNA 病毒中所占比例最大,其包括超过 350 种病毒,可分成以下 5 个属:布尼亚病毒属、汉坦病毒属、内罗病毒属、白蛉病毒属和番茄斑萎病毒属。除了汉坦病毒属是由啮齿类动物传播外,其它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均由节肢动物媒介传播。
SFTS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 80-100nm,外有脂质包膜,表面有长 5-10nm 的多肽棘突。SFTS 病毒基因组由三个小、中、大负链 RNA 片段组成。
不考虑 SFTS 病毒广阔的地域分布,尽管分离所得的 SFTS 病毒有超过 90% 的序列相似,其仍可分成 A 至 E 5 个亚系。从动物(狗、猫、羊、水牛和家牛)分离所得的为 A 亚系,其不表现出地理区域群聚特征,这与其他狂犬病病毒及汉坦病毒等人畜共患病毒不同。在 Bhanja 组病毒中 Heartland 病毒和 SFTSV 有共同的病毒祖先。
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白蛉病毒,认为 SFTS 病毒是一种节肢动物传染病毒,这意味着病毒可通过不同种类的媒介传播。在中国,SFTS 病毒曾在长角血蜱(流行率 2.1%-5.4%)上被发现,此长角血蜱是从 SFTS 患者所住地方的家养动物身上收集得到。从长角血蜱身上分离所得病毒的 RNA 序列与患者身上分离所得的SFTSV 序列密切相关。
SFTS 病毒在地方性蜱 - 脊椎动物 - 蜱链中循环。虽然目前无证据证明 SFTS 病毒可引起动物发病,但是基于核蛋白双抗原夹心 ELISA 法进行 SFTSV 血清阳性筛选的调查已经在家养动物中进行。
SFTS 以发热和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急性起病,随后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数进行性下降。典型的 SFTSV 感染分为四期:潜伏期,发热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期和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