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中心部位稍稍高出皮肤表面,四周有许多毛细血管向外伸展的,称为蜘蛛痣。主要见于肝硬化的病人,应该针对病因治疗。
另一类皮肤上的红点点,是皮下出血的表现,初起时鲜红,二三天后渐渐变成紫色,进而变成黄褐色,最终消失不留痕迹。皮下出血细如针尖的,称为瘀点。较大的称为紫癜。直径在0.5厘米以上的,称为瘀斑,也就是俗称的乌青块。 瘀点,有时见于一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一些重症细菌感染,象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此外,皮下出血的病因,可归结于血管因素和血小板因素两种。
血管因素引起的皮下出血,除因血管损伤外,主要是过敏引起的,医学上称为过敏性紫癜。有人对鱼、虾、牛奶、鸡蛋等食物中的蛋白质过敏;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过敏某些药物、花粉甚至寒冷的刺激也可因身体的过敏,而使皮下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一些血液成分渗透出来造成皮下出血。过敏性紫癜主要见于四肢、臀部,往往在身体左右两侧,呈对称性分布,并成批反复出现,在出现紫癜的部位可有搔痒感。
过敏性紫癜还可引起关节腔内出血和胃肠道出血。偶尔,也可能伴发肾炎。过敏性紫癜的病人应查出对什么物质过敏,并脱离对这种物质的接触。非那更、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对这种紫癜有治疗作用。重症的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老年人由于皮下组织松弛,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也可有紫癜,称为老年性紫癜。还有些年轻的妇女皮肤很容易有瘀斑,称为单纯性紫癜。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这类情况可用维生素C等治疗。
血小板因素引起的紫癜,自然是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血小板减少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尿毒症等疾病,其治疗当然应着眼于治疗这些疾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这些病人身体内往往存在着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这些抗体破坏了自身的血小板而引起出血。此病常见于青年妇女,有反复发作的倾向。轻的表现为皮下出血,严重的可以有内脏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需要中西医结合,中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为主,若出现广泛出血的,可能需要输入血小板。诊断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应该慎重。因为血小板计数往往不易准确。所以需反复检查,并在必要时做骨髓穿刺等进一步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