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于2024年1月5日-7日在天津召开。本届大会以“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为主题,围绕血液学科的核心发展方向,以及新时期下的血液学基础研究、转化及临床诊疗中面临的重大学科问题,开展热点及前沿分享和深入探讨,共谋血液学科建设和蓬勃发展。值此之际,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教授接受采访,分享多发性骨髓瘤(MM)CAR-T细胞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CAR-T细胞疗法是晚期MM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全球已有三款BCMA CAR-T细胞产品上市,分别为ide-cel、cilta-cel和伊基奥仑赛。这三款产品的抗体来源分别为鼠源、羊驼源、全人源,并且均在复发/难治性MM患者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BCMA靶点的表达特异性与表达量较高,并在浆细胞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获批的CAR-T产品主要以BCMA为靶点。尽管靶向BCMA CAR-T细胞产品疗效喜人,但多数患者治疗后仍经历复发,因此亟待探索其他靶点。GPRC5D是一种全新的治疗靶点,我国黄河教授、徐开林教授均对GPRC5D靶点进行了深入探索,国际上也针对此靶点开展了相关研究。根据目前研究结果来看,该靶点的疗效与靶向BCMA CAR-T产品的疗效相差不大。GPRC5D靶点还可开发成双抗,如以GPRC5D/CD3为靶点的双抗Talquetamab-tgvs已获得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MM成人患者。此外,一些其他靶点如FcRH5、CS1等也在探索中。我相信未来随着MM领域探索靶点的逐渐增多,MM患者的治愈目标一定会实现。
虽然以CAR-T细胞疗法、双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MM治疗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但一些传统治疗方式也不应被抛弃,我认为二者联合应用可能会是更好的治疗选择。比如未来当CAR-T细胞疗法获批用于一线治疗时,可以考虑应用以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或卡非佐米、来那度胺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来减轻患者的肿瘤负荷,提高CAR-T治疗的安全性。同时,CAR-T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也需要应用小分子化合物进行治疗。
此外,临床上可以考虑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与CAR-T细胞疗法联合用于治疗MM患者,比如第0天输注干细胞,第3天输注CAR-T细胞,同时发挥ASCT与CAR-T疗法的优势,可能会为MM患者带来更多获益。针对ASCT联合CAR-T疗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傅琤琤教授曾开展过相关研究,我们中心也正在开展类似研究。
目前,CAR-T产品获批仍用于治疗三线或以上复发/难治性MM患者,研究者也在思考如果早期应用CAR-T产品是否能够改善患者的疗效。因此,各个医院、中心及企业都在开展将CAR-T治疗前移的相关临床研究,如CARTITUDE-5研究、CARTITUDE-6研究等。我们中心也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以探索将CAR-T治疗前移的可能。我相信通过各个机构的积极研究探索,能有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再障 (>2000)
白血病(>1600)
血小板减少(>1500)
MDS(>1000)
淋巴瘤(>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