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脾肾气虚
1主症:面色苍白或皓白,乏力,头晕耳鸣,食少纳呆,脘胀便溏,小便短少,水肿,口淡不渴,口中尿臭,甚则畏寒肢冷,舌淡而胖大、有齿痕,脉沉细。
2证候分析:肾主固藏,司气化,肾阳虚衰,伤及脾阳,则见腹胀便溏,纳呆食少,肾阳不足,失于温煦则畏寒肢冷,面白,乏力倦怠,头晕乏力;肾阳虚不能蒸腾津液,气化无权,则尿少水肿,口中尿臭。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为阳虚水停之象。
(二)肝肾阴虚
1主症:面色萎黄无华,乏力消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中尿臭,盗汗,便秘溲黄,舌质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2证候分析:肾精不足,形体失养则出现形体消瘦,乏力;腰府失养则见腰膝酸软;髓海空虚,水不济火,相人妄动则见头晕耳鸣;精血不能相互化生,血虚失养则面色无华;阴虚生内热则五心烦热,盗汗,便秘,溲黄;肾虚膀胱胱气化失常,水液排泄不畅,浊邪上升,则口中尿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之象。
(三)肾阴阳两虚
1主症:极度乏力,畏寒肢冷,但手足心热,口臭,口干欲饮,饮水不多,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大便偏溏,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小便清长,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弱。
2证候分析:疾病日久,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出现阴阳两虚证候。
(四)虚实夹杂
1主症:在上述虚证的基础上出现唇色发暗,面色晦黯,舌有瘀斑、瘀点;或兼见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沉。
2证候分析:肾虚则出现虚损之象。肾阳虚,无力鼓动血液,或肾阴虚,血脉不充,均可导致血液瘀滞而见唇色发暗,面色晦黯,舌有瘀斑、瘀点;脾肾阳虚,不能制水,湿浊内生,上泛扰胃,胃失和降则出现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苔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