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病多由火盛气逆 血证病位在血而病因往往在气。然而,辨别气的虚实与火切切相关,热之甚便为火,气有余便是火,火热相搏则气实,气实则气机逆乱而迫血妄行。治疗则以清热泻火为主,同时配用降气药或下行药助之,上部出血多用下行之品,取“血以下行为顺”之意。如肝火内盛,肝气上逆,载血上行而出现吐血、衄血等,选清肝火的龙胆草、黄芩、丹皮、生地等。如阳明气火上逆之吐血,常用泻心汤作为降胃引血下行之主方剂。在热伤肺络,迫血随气上逆而致咳血、衄血时,常在清肺之剂如泻白散中配用黄芩、山栀、车前子等。考火性上炎,凡是实火,不论属胃、属肝或属肺等,都用
大黄相配,以资荡涤实火,使直折而下,引血下行,达活血凉血止血之效。
二、久病多因热少气衰 出血日久容易排热,热由出血而减,故血热妄行,日久则热随血去,气随血损,临床上多见到气阳两虚,或热象较少。用药往往偏温,治血需调气,补血先补气,气能摄血,脾能统血,采用温中健脾益气方法,培补生血之源,是血证补血法的关键,也是血证热少气衰的有效方法。
三、血证多见湿瘀相兼 血证患者,除出血表现外,常常伴有痰湿内蕴之象,湿滞易起血瘀,血瘀又易生湿,活血有利湿之力,逐水有化瘀之功。只要有湿浊之邪内蕴,就可能采用瘀湿同治的方法。在用药时,他认为血证见湿不可骤用止涩之剂,亡血过多不可纯用腻补之品。相反,在祛湿、活血、止血之品中,往往佐以益气养阴而不滋腻的药。
四、重证出血早期防变 重证出血是指出血量较多,或热入营血,或邪毒与瘀血内结深重等病危及生命之象。早期预防,可以大大减少危重出血者的死亡率,其所谓“早”:其一,尽早发现急证发作的先兆,主张重在察脉,认为失血者之脉细缓预后佳,若脉紧数、躁急或洪大有力的为不祥之兆,慎防再度出血。其二,早期截断,控制出血,或防出血进一步加重。如
急性白血病等重证出血而火毒之邪较重者,临床表现似温病,宜以攻实为主,补虚为辅。实证应泻火,釜底抽薪,火去则营血自安,故较早期用大剂寒凉之品。取清热解毒、荡涤实火之力。只要见到热毒深重伴烦躁,或精神状态稍见异常时,就可以在清营凉血,活血解毒药中兼用之,以防变证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