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08年02月27日
  • 新媒体

如何减少中药汤剂的苦味?

凡是服用过中药汤剂的人,都会有一种药味苦口而难以下咽的感觉,虽然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有些汤药实在是苦不堪言,非常难喝。然而,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总结,许多富有经验的中医药专家,归纳出了服用中药汤剂时的去苦方法,不仅不会影响药物的治病效果,而且能使汤药比较容易人口,使服药者乐意接受。有关患者倘若能参照以下方法服药将会大有裨益。

l、把握服药时间:据有关研究发现,在每天的24小时内,人体有两个吸收药物的“黄金时期”,一个在上午的8-10点钟,另一个在下午的2-3点钟。带有苦味的中药可在饭后的上述时间内服用,因为这个阶段正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侯,药物的苦味不容易对机体产生明显的刺激反应。对于儿童和胃肠不舒服的病人来说,最怕的就是服药后发生恶心,随之容易将吃进去的药物呕出来,饭后服药可以有效防止这现象的发生。当然,饭后服药并不意味着吃饱饭马上就吃药,而以间隔半小时以上为好;倘若空腹服药,则非常容易因为药物的苦味而导致反胃,不仅容易发生呕吐,而且还会使人感觉药物更苦。

2、控制药物温度:实践证明,中药汤剂的温度在人体体温以下时,其苦味会不那么明显。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证实,正常人的口腔内温度为36.2℃一37.4℃,舌根下高于舌面0.5℃。而味觉器官即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周围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其感觉最灵敏,也就是说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而汤药的温度高于38℃,或低于35℃时,则味觉神经感觉不太灵敏,这时苦味就会减弱,不太苦口,有利于吞咽。因此,在喝有苦味的中药汤剂时,将药液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为最佳。

3、加快服药速度:实践证明,中药汤剂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的苦味就会越大。 因此,当服用苦味中药汤剂时,应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是减少药液苦味的最好办法。

4、尽量减少用舌尖添药的机会:众多的研究表明,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的前半部,以舌尖最为突出。因此,当药液人口后,最好迅速将其含贮于舌根部,然后自然咽下,亦可用汤匙直接将药液送至舌根而顺势咽下,尽量减少汤药与舌尖部的接触和在口中的停留时间,这样可以明显减少药液苦口的感觉。

5、适当多喝些温开水:服用中药汤剂后,如果能立即适当多喝些温开水,不仅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的吸收,而且可以减少药液在口腔内的残留,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药液的苦味。

6、科学添加调味品:以往,人们习惯在中药汤剂里放点糖(特別是给孩子服药时),让孩子觉得稍微“好喝”一点。其实,这应根据药性和疾病的需要而确定,不能一概而论,譬如,对于治疗咳嗽的中药汤剂,一般不主张加糖,因为糖分会增加痰液的分泌,而针对咳嗽的中药很大的作用就是化痰,这样糖和药物的功能就会相左,这时可适当加些蜂蜜、甘草或大枣,同样可以起到减轻汤液苦味的良好效果。此外,红糖中含有铁和钙等成分,容易与中药的一些成分发生相互作用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加用更应慎重。

7、尽量选用中药颗粒剂: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许多中药都按照不同的配方制成了颗粒剂,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服,这样不仅免除了患者煎煮中药的麻烦,而且服用时的口感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一般都不会出现特殊的苦味。因此,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进行选择。

8、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服药方法:中医认为,凡是理气类中药,温服则易舒:凉服则易增滞,不利药效的发挥;活血、补血、凉血和止血类中药,温服则沸腾、凉服则淤滞;特別是寒性类中药,更应温服,可发散攻下,以助药力;解表类中药多属辛散之品,功能为疏散肌表,宜温服,倘若冷服,则易引起胃肠道刺激反应,导致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此时可用生姜擦舌头,或热服生姜汤,即可解除;有些疾病需要利用中药的苦味进行调治,这时为了疾病的治疗你就只能忍受口苦之感,按要求服药了。
我院目前采用制剂车间生产中成药目前有两个剂型胶囊和水丸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