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22年02月18日
  • 新媒体

血小板输注引起过敏性输血反应的机制、检查手段及防治策略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主要包括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过敏反应、发热性输血反应、输血后紫癜、移植物抗宿主病。尽管致命性过敏反应罕见,但非致命性过敏反应较为常见。血小板输注引起的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3.7%[1],由于血小板输注前抗过敏药物的应用,这一反应的发生率很可能被低估。作为医院的血小板使用大户,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血小板输注引起过敏性输血反应的机制、检查手段及防治策略[2]。

过敏性输血反应的机制

1.抗原依赖途径

血浆蛋白作为致敏原:IgA缺乏、触珠蛋白缺乏[3]、补体C3缺乏、vWF因子缺乏的患者在血小板输注时均可引起过敏反应。

食源性致敏原:食源性致敏原进入献血者的血液循环,敏感的受血者接受含食源性致敏原的血小板后发生过敏反应。这一现象较多发生于对花生过敏的受血者人群。

2.非抗原依赖途径

血小板储存过程中不断产生的生物反应调节因子,如炎性因子、趋化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CD40L,可输入受血者体内,进而诱发过敏反应。

3.受血者自身因素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存在组胺释放活性。在输注血小板发生过敏反应的受血者中同样观察到组胺释放活性,进而诱发肥大细胞钙内流。

4.抗体被动输注与被动致敏

血浆抗体被动输注:IgA缺陷者献血者存在高滴度IgA抗体,接受IgA缺陷者的血小板后,理论上会发生过敏反应,但目前尚未见有此种类型过敏反应的报道。接受触珠蛋白缺陷者供血者的血小板后[4],亦未见有此种类型过敏反应的报道。提示血浆抗体被动输注引起的过敏反应应该是极为罕见的。

被动致敏:针对特定食物、药物的IgE抗体做为血小板输注制品的一部分进入到受血者体内,受血者通过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Rs捕获IgE抗体。这一过程称为被动致敏。受血者进食或吸入类似的抗原时即可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实验室检查

过敏性输血反应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浆IgA、触珠蛋白水平及针对IgA、触珠蛋白的IgG类、IgE类抗体以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检测和嗜碱性细胞活化试验(BAT)。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是肥大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其浓度升高代表了肥大细胞的活化及预示着超敏反应的发生。BAT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嗜碱性细胞表面CD63或CD203c分子,CD63和/或CD203c的新发表达、表达增加预示着更高的血小板输注过敏反应发生率。

过敏性输血反应的预防

两项回顾性研究[5,6]认为,与安慰剂相比,血小板输注前30min应用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及减轻血小板输注引起的过敏反应,但同时认为苯海拉明抗过敏作用较弱,其确切的预防过敏反应能力有待进一步证实。输血前应用更强的抗过敏药如糖皮质激素,是否可以预防血小板输注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待进一步证实。

过敏性输血反应的治疗

尽管血小板输注前用药预防过敏反应的效果不甚理想,但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却比较容易进行治疗。发生荨麻疹时可应用苯海拉明,较严重的荨麻疹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泼尼松。发生低血压、休克等更为严重的过敏反应时,首先要稳定患者的血氧及血压水平,再积极应用肾上腺素肌注或皮下注射,如有气管痉挛时须及时应用β2 受体激动剂。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