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
中医症状名词的解释与区别
里急后重、虚坐努责
里急后重:解大便前腹痛,欲排便而迫不及待称里急;排便时却窘迫而排出不畅,称后重。二者合称里急后重。
虚坐努责:时时欲便,临厕时却努挣难出,与上者比较而言程度要重,且腹痛不甚。
呃逆、嗳气
呃逆:俗名“打嗝”,系胃气上逆,从喉部发出的一种不自主的冲击声,其声音短而频。
嗳气:为胃中气体上冲喉咙发出的声音,其声音长而缓。
恶(wū)寒、畏寒
恶寒:患者本身有寒冷的感觉,虽覆加衣物和被子或靠近火源仍觉寒冷者,名为恶寒。
畏寒:自觉身体怕冷,但添加衣被或靠近火源寒冷感觉即缓解者称畏寒。
自汗、盗汗
自汗:日间常汗出,稍动即甚者。多为气虚、阳虚证。
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则汗止者。属阴虚证。
郑声、谵语
郑声:指说话时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低音弱者。
谵语:指说话时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
心中懊哝:指自觉心中烦热,闷乱不安的症状。
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体温超过39℃),不恶寒,反恶热者。
潮热:指病人发热好似潮汐之定时,或定时热甚。常见的为日晡潮热,该热热势较高,每于日晡(即申时,每日下午3~5时)发热或热更甚,又称阳明潮热。
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称寒热往来,属半表半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