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tao 2023年05月24日
  • 新媒体

2023年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目前仍然无法治愈。随着新疗法的出现,MM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有所改善;尽管如此,一部分MM患者仍会早期复发和死亡。第28届欧洲血液学年会(EHA)将于2023年6月8日-1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教授团队3项针对MM的研究成果入选了2023 EHA会议的壁报展示,医脉通汇总如下。

Poster#P806

通过单细胞RNA测序追踪初诊MM的克隆演变和耐药通路

背景

克隆耐药和克隆演变,即不同克隆之间相互竞争和治疗前后发生变化,是导致微小残留病(MRD)清除失败和骨髓瘤复发的根本原因。研究表明,早在诱导治疗后,克隆演变就发生在细胞遗传学水平,且克隆演变的不同模式对MM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然而,MRD的研究与诊断时骨髓瘤细胞的细胞组成和转录异质性相比还存在差距。

目的

为阐明MRD和骨髓瘤细胞在诊断时的细胞组成、转录差异以及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对原发性和诱导治疗后的骨髓瘤骨髓样本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

方法

研究收集了19例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诱导治疗前和2-4个疗程后的配对骨髓样本,以及10例普通人群(其中8例来自人类细胞图谱数据库)骨髓样本。研究使用Single Cell 3 ' Library Kit V3(10 x Genomics)生成单细胞转录库。制备完成后,在NovaSeq 6000平台(Illumina)上以双端模式对索引的互补DNA(cDNA)库进行测序。应用Seurat和Harmony软件进行降维、聚类和可视化。比较诊断时配对样本的细胞组成,并使用InferCNV追踪克隆结构和克隆演变。用Cell PhoneDB研究骨髓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

结果

通过比较诱导治疗前后的浆细胞遗传异常和转录差异,发现了三种克隆演变模式:(1)治疗后,MRD阴性患者表现为残留浆细胞的克隆清除,而MRD阳性患者表现为克隆耐药和克隆选择;(2)克隆耐药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未折叠蛋白反应耐药通路被激活。克隆选择细胞中未折叠蛋白反应耐药通路和NF-kB信号通路被激活;(3)克隆选择细胞与微环境细胞之间的细胞通讯更为密切(图1)。

1.jpg

图1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单细胞RNA测序可在诱导治疗后早期观察克隆演变和耐药的发生。克隆选择细胞在获得肿瘤微环境支持时表现出未折叠蛋白反应的激活,能够从微环境中获得生长信号支持是克隆选择细胞比克隆清除/耐药细胞具有更强选择性优势的重要原因。

Poster#P844

通过单细胞RNA测序揭示MM诱导的应激SIGNATURE

背景

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单核细胞缺陷的机制尚未充分阐明,目前缺乏大样本的单细胞RNA测序研究。

目的

研究旨在揭示健康供者与MM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亚群及其转录因子的异质性。

方法

研究对7例新诊断骨髓瘤患者和12例健康供者的单核细胞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对12例健康供者对照和7例新诊断患者分别抽取3份和5份骨髓样本,9份和7份外周血样本。

结果

比较MM患者与健康供者单核细胞的功能特征,结果表明MM具有应激signature。此外,研究确定了两条单核细胞分化通路,并发现了骨髓单核细胞在MM患者中具有I型IFN相关分化失调的特征和转录组失调模式。最后,研究纳入了10例接受一线治疗的MM患者作为验证队列,通过追踪患者随时间变化的应激signature,发现抗肿瘤治疗可以部分克服应激signature。

结论

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MM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转录和分化的变化,并提示了免疫逃逸机制。

Poster#P935

18个月内早期复发(ER18)可修订新诊断MM患者的静态风险分布

背景

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使得新诊断MM(NDMM)患者的生存结局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几乎NDMM患者最终会因获得性耐药和持续残留病而疾病复发。不同研究对MM早期复发(ER)的定义不同。

目的

研究旨在确定NDMM人群的最佳早期复发(ER)时间点,并将其与初始传统风险特征相结合,以制定一个包含静态和动态风险的新型预后分层。

方法

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629例NDMM患者,评估了不同ER的定义,并研究了ER与静态风险分布间的潜在关系。

结果

研究总结了既往发表关于ER的研究,早期疾病进展(PD)定义为初始治疗后18个月内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12个月内的复发。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是否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ER18可以有效平衡对ER定义偏差,并满足动态风险预测的所有要求。相比于参考队列,ER18人群(114/587;19.4%)具有更强的侵袭性生物学特征(P<0.001)和显著较短的中位OS(28.9个月)。研究描述了队列中从静态风险分布到动态风险分布的具体转变,建立混合风险模型以识别4种具有不同生存预后的新人群(P<0.001)。

367例(67.0%)患者至少具有1种高危特征:国际分期系统(ISS)为III期、LDH升高或HRCAs(归为基线高危[BHR]);86例(23.4%)患者发生ER18,定义为混合高危(MHR),其余患者归为静态高危(SHR)。无BHR特征患者中的21例(11.6%)发生动态风险事件(ER18),定义为功能性高危(FHR)。如预期所示,MHR人群的预后最差,中位OS为25.9个月(P<0.001)。值得注意的是,FHR患者与SHR患者的生存期相似(OS:未达到 VS 71.4个月;P=0.235),这支持了动态风险因素(ER18)作为预后因素的重要性,并提示缺乏持久缓解可能对预后产生与BHR变量相似的不良影响。此外,研究证实ER18可提高修订版ISS(R-ISS)的准确性。

结论

在多变量分析中,即使对临床分期、细胞遗传学、治疗方案和缓解深度进行了校正,ER18仍是一种重要的预后预测因子。诊断时的临床特征与动态预测因子(ER18)之间存在潜在的关系。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ER18是R-ISS分期系统的细化因子,细化后的模型可以实现更有价值的风险分布。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