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07年09月27日
  • 新媒体

中医应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目前中医在我国的处境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内忧方面,面临后继乏人、质量参差、信仰缺失(学中医的人不信中医)等问题。外患方面,我国的中药处方有1000多种被外国抢先注册,已故的日本医学权威大敬节也非常自信地断言:过去他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就会让中国向他们学习中医了。

     中医界目前有几个突出的问题需要正视。首先,中医的培养存在问题。当前中医的教育模式借鉴的是西医院校的那一套,批量生产,这对于需要传统文化根基、需要较长临床经验积累的中医而言是一个致命伤。其次,现在很多综合性的中医院,也完全参照西医院的模式管理,这也不适应中医的发展。第三,社会对中西医的很多观念也对中医不利。比如有人认为西医能治百病,而中医只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其实,在很多小毛病(如感冒)和一些常见病(如肿瘤、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治疗方面,中医也有很多优势。中医应该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体验到,在“救命”方面,或许中医不敌西医;但在调整状态方面,西医却不敌中医。中西医各有优势,完全可以协同作战,没有必要剑拔弩张,全面抗衡。最后,中医是个“煲”,要慢慢熬才有味道。这决定了中医的成才周期比较长,在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方面需要更多的努力。

     因此,当务之急并不是要给中医立标准、立法,而是要为中医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从政策角度,不仅要在基础研究方面舍得投入,还应对重大科研项目给予全力支持,同时在实用技术方面鼓励中医(院)大胆地深入社区。不能用西医的评判标准来评价中医,不能把所有东西纳入一个考核体系。

     中医要有大的发展,就应该深入江河湖海。一个地区应该在几家核心医院之外,更多地发展小型的社区医院,为中医大夫提供更多的平台。因为在中医界,并不是“大”医院才是好医院。好医生往往不在大医院。这是由中医倡导的人性化治疗、贴近民众的文化特点决定的。从中医自身的发展看,今后应该在基础研究中体现实力和价值,要放手临床实践,鼓励探索创新。同时,还应该拓展中医药的生存空间。比如在对亚健康等病前状态实施干预方面,对病后虚弱患者的身体进行调理方面,积极探索,和西医一道维护健康,增进健康。这几方面结合在一起,才是中医的发展之道。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曾说过,中国人能拿诺贝尔奖的肯定在中医领域。我想,谁能在中医理论方面进行创新并取得突破,谁就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摘取诺贝尔大奖的人。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