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22年04月11日
  • 新媒体

上海疫情“大总攻”一周,离取胜还有多远?

一边是全国支援上海的“尽锐出战”,一边是进化到极难防控的“完美”病毒。两两交战,已有一周。

然而,形势还在胶着状态,并未如人们期望的那样,快速看到胜利曙光。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4月9日,上海新增本土感染者24943例。上海已连续3天日增超2万、连续9天创新高,在此带动下,全国的单日新增数也连续9天刷新纪录。

上海本轮累计阳性感染者约18万例。4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宣布拟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结果出来之前,人们难以预估,本次疫情规模多大,封控还要持续多久。

“应当考虑到疫情走势多种情况的可能性。”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告诉我们,香港的前车之鉴,就是轻视了病毒的传播力,和控制难度,以至于后来新增感染者暴涨时,未能提前做好预案,保护好老人,使得60岁以上人群死亡率偏高。

金冬雁分析,当前我国发挥举国体制的强大动员能力,支援上海抗疫,所以上海很可能比香港更快控制住疫情。但是,上海在全力控制疫情的同时,仍有必要做好预案:假如疫情一时间控制不住,该怎么办?

浙江省流调专家队副组长、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欢龙仍维持4月11日左右上海到达疫情最高峰的预测。 “快到顶了!”他对我们说。

面临转运、隔离困境,拐点难测

至今很多人难以相信,上海会到如此地步。

两年多疫情以来,这座很少因疫情扰民的城市,从最先开始的“网格化管理”,到后来的划江而封、分区核酸检测,再到事实上的封城、全市全员核酸检测,最后到接受全国的支援。经历了一番摇摆后,重走了“武汉模式”。

在被称为“上海大决战”的4月4日这一天,上海全市2500万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这是疫情出现两年以来的第一次。全国15省份38000多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包括2000余名来自陆军、海军、联勤保障部队所属7个医疗单位的解放军卫勤人员。

然而,和1300万人口的郑州、西安等城市战疫时的情况不同,上海在大决战后的4天并未即刻开展第二轮全市全员核酸检测。直到4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表示:结合之前多轮筛查的情况,拟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

由于采取“10混1”的模式,检出阳性后需要加两轮复核方可确诊,使得上海第一轮全民核酸检测的结果完全公布,大约经历了2~3天。

“这和‘以快制快’原则相悖。”金冬雁表示。

同样认为异常的,还有浙江省流调专家队副组长、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欢龙。

4月6日,“上海发布”发布《4月6日全市范围内再开展一次核酸或抗原检测》,其中提到“本次检测之前核酸检测阳性但正在落实转运的,不列入本次核酸和抗原检测范围”。 也说是说,这些病例或感染者当时还未落实隔离治疗。

“上海很可能面临诸多困难。”李欢龙分析,即便是在全国医务人员支援的情况下,可能遇到了检测能力不足,感染者不能立即落实转运隔离,方舱医院、隔离点的建设有缺口等困境。

李欢龙告诉我们,如果感染者和密接,不能第一时间落实转运、隔离,那就没有控制住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如此,疫情还将持续蔓延,已经难以预估拐点了!

解封期限模糊,市民陷入焦虑

有专家表示,上海解封的期限较为模糊。

从3月28日,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划江而封”,浦东先行封控,已有2周;

4月1日起,上海全域静态管理,全体居家,已进入第10天。

3月10日前,一些重点区域就进入居家隔离状态,如今已经超过1个月。

4月9日上午,「上海发布」发文,拟再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并将以小区(自然村)为单位确定为防范区、管控区或封控区(特殊情况下,以单位、场所计):

如14天内没有阳性检出的,则确认为防范区,可以在行政区域内适当活动。(编者注:上海共16个行政区域,比如浦东新区、徐汇区等)如7天内没有阳性感染者检出的,则确认为管控区,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足不出小区,可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小区内适当活动。如7天内有阳性检出的,实施7天封闭管理,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

在李欢龙看来,这是上海为下一步逐步解封作出的规划。

然而,他表示,上海当前疫情,已经报告的超17万感染人数已经遍布各行政区,14天内没有检出阳性的小区,几乎是没有的。如果有,也可能是封控时间很早的小区,或者部分农村地区。管控区要求在7天内没有阳性检出,应该也不多。

“如此看来,绝大多数还是封控区,必须继续实行封闭管理,足不出户。”李欢龙分析。

看着网络上的各种不满声音,以及求助信息。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在痛并思索着:让我们骄傲的上海到底咋了?。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血管外科专家张强,从居家隔离的第5天,已经被各种焦虑充满。到了4月10日,是他居家隔离的第10天。

“现在冰箱的牛奶都快喝完了,万一再封两个星期,怎么办?病人们的治疗进程一直在往后拖,他们怎么办?隔离期间,诊所员工的工资怎么办?“

专家建议:要有多种情况的预案

如此下去,上海疫情到多大规模,才会止住?

金冬雁告诉我们,上海目前采取的较为严厉的封控措施,按照传染病流行的规律,能够切实减缓病毒传播,降低感染人数。但是对于奥密克戎而言,由于隐匿性强、传播力强的特点,干预的时机不同,效果的差异性很大。

“这个效果会看起来比较慢,不可能立竿见影了。”他说,评估疫情的规模,要根据感染者的分布情况。如果是点状分布,说明疫情扩散较为严重;如果呈现聚集性特点,情况相对较为乐观。

据4月9日上海市举行的发布会,筛查结果显示:近期上海市累计感染人数居于前五位的地区为:浦东新区、闵行区、徐汇区、黄浦区和嘉定区。上海市疫情呈现出区域聚集性的特点,特别是人员密集的单位、企业、老旧村居等。

截至4月9日24时,浦东日增报告数仍保持在高位,已连续6天超过8000例。

李欢龙认为,社区筛查感染者数增幅较大,提示浦东新区社区传播还未阻断,该区人口基数大,预测随着存量继续释放和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的推进,未来几天还将报告较多感染者。

要把这些确诊数据都“消化”,是非常不容易的。实现社会面清零,任务非常艰巨。

01.jpg

图:上海本地疫情近期每日新增表

4月8日10时,据上海疫情发布会,已交付投用的方舱医院,共计床位5.9万张;正在建设中的方舱医院,共计床位近7万张。

4月9日10时,上海市副市长、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宗明在发布会上公布,今明两天还有一批定点医院可以投入使用,已建成方舱医院100多个,床位数16万多。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数据,截至4月9日24时,本土确诊病例在院治疗5683例,尚在医学观察中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5337例,超17万例。也就是说,即便建设中的方舱医院全部投入使用,才刚好将感染者“消化”掉。

然而,4月7到9日,连续3天,上海日增感染者人数都超过2万。金冬雁说,“单纯从数字上来看,单靠增加方舱医院,将新增感染者进行安置,难度已经很大了。”(编者注:在两年前的武汉,截至2020年2月22日24时,武汉市16座方舱医院在运行,可使用床位13148张,已使用床位9274张,空余床位3874张,真正做到了“床等人”。)

人和病毒赛跑,还在继续,抢的是时间。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江苏省、浙江省每省各紧急为上海市提供隔离房源3万间,总量为6万间,用于上海市密接人员隔离使用。第一批隔离人员已于4月4日转运入住。 江苏首个服务上海的方舱医院,4月8日在苏州正式开舱,接收阳性感染者隔离治疗,可容纳800个床位。

此前,苏州市的方舱医院接收来自上海阳性病例的消息,曾在网上掀起热议。3月26日,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在发布会上,否认苏州为上海建方舱医院。

如今,曾引争议的往外省转运阳性感染者,成为事实,可见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之难。

“所以,现在即便是背水一战,也应该安排一个预案:止不住怎么办?”金冬雁说,否则,也许更难的还在后头。

措手不及的上海,需要发挥基层的智慧

“以前上海的疫情防控是小规模开展,但是现在,疫情超出了原来那一套的防控体系能力范围,转向必须要做全员核酸、隔离封控的时候,上海有些措手不及。”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流行病学专家车焱向我们表示。

他说,自己的心理和上海的民众们一样:“我们上海没有充分准备好,应对这么大规模的疫情,没有想到自己会落到这个田地。”

严格的管控,一方面挤兑了医疗资源。让本该做透析、化疗的慢病患者,以及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等受到了影响,甚至带来次生灾害。日常疾病的就医也不像平时那么便利。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民生。

张强称自己所在小区一开始也是摸不着头脑:封不封、什么时候做核酸也说不清楚,团购当中开始也是乱糟糟的。直到一周后的当下,一切才刚刚站稳脚跟。“最难的可能是基层的社区管理者。”车焱认为,一边是统一的防控部署、严厉的问责机制;一边是充满不满情绪的居民,使得他们左右为难。

车焱分析,在核酸检测、隔离转运速度,追不上新增感染者速度的时候,居家隔离已经事实上存在了。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如何严格执行阳性感染者不出家门,这对社区管理也是一个考验。

他建议,政府应该出一个社区管理操作指南,给出原则性指导。在此基础上,给基层管理者放权,让基层自己想办法,发挥民间的智慧。

“鉴于国内外流行现状,可以判断,新冠疫情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控制,政府不但需要从控制疫情本身,还需要从政治、经济、民生和全民健康等各方面综合考量,找出比当前措施更聪明的应对办法。”车焱说。

金冬雁介绍,香港曾在2月下旬经历至暗时刻——日增报告病例急速上升超过3万。“当时各方都感觉很糟糕,但是对防控政策,依然意见不一。”

尽管是计划之外,香港还是走向了事实上的群体免疫;尽管政府从未认可,还是有不少感染者事实上居家隔离。

他介绍,香港也曾面临隔离设施不够、医疗资源不足等困境,感染的市民是靠公民意识、自觉性,以及城市的文明程度,进行居家自我隔离和治疗,最后才使得城市走出困境。如今,香港从3月初的日增5万多例,到现在的日增2000多例,趋于受控。

但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4月9日接受专访时强调,近期香港疫情形势严峻,死亡病例、死亡率令人心忧,“如果再说奥密克戎是‘大号流感’,显然站不住脚。香港的情势也从侧面提醒内地,面对奥密克戎要更加谨慎小心。”

她表示,不考虑中外不同的免疫背景,去讨论(奥密克戎)轻症多了、重症少了,这是不科学的。“还有一个背景很重要,中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这些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情况往往更为复杂,现阶段只有坚定‘动态清理’,才能保护好免疫力弱的人群。”

离成功还有多远?

有专家认为,新的解封政策,是在往发挥基层智慧的方向引导。

李欢龙在“疾控先生”撰文分析,上海动态调整“三区划分”的政策,相当于为市民创建“无疫小区”提出了目标。

“这可以缓解上海市民的焦虑,提前知道自己的小区能不能解封,什么时候解封。当无疫小区累积到一定的程度,那全上海也就可以解封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他说。

李欢龙预测,如果这个规划没有大的改变,那全上海应该有希望在4月中下旬开始陆续解封,五一劳动前全面开放!

那时候,上海这座城市,将再现国际化大都市的车水马龙。

然而,人们普遍担心的是,上海花了如此多的代价,都未曾走出一条在防疫和民生之间达到平衡的道路。吉林、上海之后,疫情防控策略何去何从?封城还会一遍一遍上演吗?

毕竟我们面临的是一个聪明的“完美级病毒”,懂得如何去生存和适应自身。

作为中国经济运行的重要角色,上海在精准防疫、动态清零道路上的创新探索中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上海如果失败,将意味着防疫政策少了可复盘改进的机会和空间,有可能将只剩下全国各地反复、持续性的严格封城之计可选,次生灾害和民生危机将不可避免。”张强说,底层百姓和基层城乡无论是资源还是管理基础都最为脆弱,将首当其冲。

张强认为,精准防控和动态清零,最终应在合适的时间安全地开放,保障民生和经济运行的平稳。

“有人认为可以在‘清零’和‘躺平’之间选择第三条道路,即允许病毒低水平流行,既不挤兑医疗资源,也不把病毒‘赶尽杀绝’,这是行不通的。”4月9日,吴凡受访时强调,控制“低水平流行”,实际上不具有操作性。

吴凡表示,在实现“动态清零”的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因时因势采取防控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来源:“健康界”微信公众号,作者:刘文阳 杨瑞静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