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2022年03月10日
  • 新媒体

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全民免费医疗、安乐死合法化…

今年,两会又有什么声音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一、建议逐步推进“全民免费医疗”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教授张其成提交了关于逐步推进“全民免费医疗”的提案。

张其成表示,所谓“全民免费医疗”,并不意味着完全免费,也不意味着完全由财政负担,而是一种保障水平更高、个人支付比重很低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他说,在金砖五国中,我国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然而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实行免费医疗的国家。张其成认为,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奠定了“全民免费医疗”的物质基础。

我国卫生总费用呈逐年上涨趋势,其中过度医疗是一个重要原因。张其成介绍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72306.4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21998.3亿元(占30.4%),社会卫生支出30252.8亿元(占41.8%),个人卫生支出20055.3亿元(占27.7%)。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7.12%,其中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百分比为2.17%。

通过对世界各国医疗保健制度的比较研究,以及近年来陕西神木,湖南桑植县、麻阳苗族自治县等地实行免费医疗政策效果的观察,张其成认为,免费医疗不但不会造成医疗费用增加,反而能够节省医疗支出。

“‘免费医疗’有一套科学的医疗保健制度,能够杜绝‘小病大医’,有病不能及时看、小病上大医院、大病进不了大医院等情况发生。”张其成说。

在提案中,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政府办公立医院的责任主体,政府保障公立医院投入,还公立医院以公益性。建议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医学科学研究、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薪酬等由国家财政保障,让公立医院医生能够专注于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诊疗水平;让公立医院去市场化,真正做到三回归——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二、由财政资金和医保基金共同分担医疗费用,避免将财务压力转移到就医链中的医院和患者任何一方,通过整合医保基金与财政资金开展免费医疗试点。建议依托现有医疗保障制度,统筹使用医保基金和财政资金,采用“基本医疗保险先支付+财政兜底”模式,共同分担医疗费用。

“让医院、医生和患者都没有财务压力,医生和患者不再是金钱交易关系,而是纯粹的医疗关系,是抗击疾病的‘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张其成说,“让医生好好看病,病人配合医生好好看病。让医生有尊严,病人也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既有助于大大改善医患关系,又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

三、建立“全民免费医疗”的联动和配套制度,以防止各种风险和弊端。为防止滥用公共医疗资源的过度医疗、过度用药、过度诊断,防止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增长,建议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已出台的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医耗联动、医联体建设等制度,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社区首诊制度。

四、调整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和结构,让医务人员靠专业技能就能获得正当体面的收入。张其成建议医务人员的薪酬和用药、检查等费用彻底脱钩。他说,“全民免费医疗”可堵住因浪费和腐败而造成的政府医保资金损失,所结余的医保基金大部分应用于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医务人员收入水平,特别是用于调整医务人员薪酬结构,设置药事服务费,确保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待遇不仅不降低,反而有提高。

五、优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中医类医疗机构开展免费医疗试点。建议通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免费医疗,将本来已经较高的报销比例提高到100%,真正做到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同时在全国中医类医院开展免费医疗试点,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引导患者优先使用中医药和低成本的中医适宜技术,更好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

二、建议安乐死合法化,惠及更多不治之症患者

“我是个来自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亲眼看到过一些病人得了不治之症的痛苦状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贵芳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一些住院患者遭受绝症折磨,渴望尽快了结痛苦。 她呼吁安乐死应该在我国合法化,在合法基础上规范安乐死行为。

长期以来,围绕安乐死的提议和讨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年,不断有人大代表呼吁为安乐死立法。

刘贵芳解释, 选择安乐死的对象主要是癌症晚期等不治之症的患者,“面对那些痛苦万分的绝症患者,如何维护他们死亡的尊严,如何让他们临终前有一个安详的状态,安乐死无疑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刘贵芳认为,生是人的权利,死也应该是人的一种权利,安乐死承认了病人选择死亡的权利,是文明的进步,“人有权以这种(安乐死)方式结束自己的痛苦。”

刘贵芳说,病人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选择安乐死,主动结束痛苦,医生为病人实施安乐死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选择,也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建议18至45岁近视人群做激光手术

此前,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史伟云提出“不建议年轻人戴美瞳眼镜”的观点引发了广泛关注。3月5日,史伟云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建议18~45岁符合手术条件的近视人群,进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远离因长期佩戴隐形眼镜造成的角膜感染,减少近视度数加深,守护眼睛健康。

四、建议将器官移植手术费纳入医保

器官移植是治疗人体器官功能衰竭的唯一最有效、也是成本相对较低的手段。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无锡人民医院江苏省肺移植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陈静瑜通过连线方式向记者介绍,在我国尤其是近年来,器官移植手术技术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有很多患者因为手术费用或器官来源不足等问题而无法完成治疗。因此提出将器官移植手术费用全部纳入医保,部分地区也可采取大病医保,采取单病种限价的措施。

五、高危人群要及早进行肿瘤早期筛查

“我们做癌症治疗的医生,最不想看到的是一个‘晚’字,最想跟大家说的是一个‘早’字,因为做早期筛查的人太少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7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上说。

王贵齐说,大多数人都是到出现发烧、吃不下饭、总是不舒服等症状后,才到医院就诊。但是,恶性肿瘤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几乎都已经是中晚期。“从来就没有突然发生的肿瘤,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缓慢过程。像在我们国家高发的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从正常到癌前病变、早期癌、再到有症状的中晚期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10到15年时间。”他介绍说。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我国的筛查和早诊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能够发现早期癌与癌前病变,再通过超级微创技术,在保全人体器官、保证术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治疗甚至治愈这些疾病。”王贵齐表示。

在他看来,保持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远离烟酒、适当活动。通过合理膳食、规律作息等,就可以预防三分之一恶性肿瘤发生。“如果有肿瘤危险因素或者是高危人群,无论你有没有症状,到50岁都要主动做筛查、做早诊、做胃肠镜,避免晚期癌症的发生。”王贵齐说。

六、建议遏制儿童抗生素滥用,保障用药安全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典型的滥用抗生素,儿童抗生素滥用尤甚,抗生素滥用会导致儿童出现二重感染、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以及幼儿患哮喘风险增加等多种危害。”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建议,遏制儿童抗生素滥用,防止超级细菌出现,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七、建议把健康码纳入全国统一管理

2022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拟提交关于健康码全国统一管理的建议。蔡卫平称,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健康码几乎等同于防疫身份证。但目前各地健康码不统一、不互认,甚至同一省内还有省市两级不同的健康码,为通过交通枢纽的人群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造成防疫漏洞和薄弱环节形成。建议提到,建设全国统一管理的健康码,从而实现全国“一码通”,同时也要提高涉疫区域显示精准度,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八、加强香港和内地医疗合作

新冠肺炎自暴发以来,已经多次在香港小区传播,而当前的疫情状况非常严峻。“香港疫情告急,如何进行防疫”成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林龙安的关注焦点之一。

对于香港的疫情,林龙安表示:“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井喷式的暴发,是由于检疫和防控的漏洞所致。对于重大传播疾病,香港欠缺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对传染病的传播和防范意识薄弱。”

对此,林龙安建议香港完善突发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堵塞检疫防控漏洞,同时与内地卫健委建立上传机制,打通香港和内地对传染病监测系统的对接,探索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传染病智能化预警系统,形成大数据,对传染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反应,共同制定反应措施。

同时,林龙安提出香港加强和内地医疗合作。他建议,由香港以及内地专家、部门领导共同组成指挥中心,遵循科学抗疫的原则,听从专家建议制定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的抗疫决策机制,避免资源错配的情况;加强香港和邻近内地城市合作,补齐香港医院检测能力不足、治疗和隔离设施短缺的情况,在重大传染疾病防控过程中,建立长效、快速的合作反应机制,舒缓香港面对重大疾控的医疗压力。

此外,林龙安还提出,善用紧急法与内地探讨制定触发机制。以本次抗疫经验,与内地探讨制定触发机制,在危急关头机制自动启动。建立健全在重大疫情、自然灾害时稳定供港物资的供应,特别是在进出口清关、专列调度、水路和陆路运输等方面形成应急方案;制定内地专家、医生、护士、护理员等在港临时执业、工作的资格和指引;制定许可在特别情况下,容许未在港注册的中成药在重大传染病情况下使用。触发机制具体制定可由中央负责,由特区政府官员落实跟进。


治疗血液病是一个需要坚定信念并且持之以恒的过程 希望患者能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坚持就会胜利!!!!袁六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