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purpura) 皮肤和粘膜出血后颜色改变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出血点、
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仅于过敏性
紫癜时可稍隆起,开始为紫红色,压不退色,以后逐渐变浅,至两周左右变黄而消退。
紫癜是出血性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
紫癜即提示有如下可能:
①血管性
紫癜。很常见,是由于血管壁损伤或其脆性和通透性增高所致,常见于免疫性的(如过敏性
紫癜)、感染性的(如败血症)、血管结构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及其他(如异常蛋白血症、单纯性或老年性
紫癜等)疾病。检查除束臂试验可能阳性外,无其他异常。
②
血小板异常性
紫癜。最常见,多数是由于
血小板减少、增多及功能异常所致,若口腔颊粘膜有
紫癜或血疱,常提示出血严重,应积极处理。
③凝血机制障碍,包括凝血因子缺乏、循环中有抗凝物质或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一般说由凝血机制障碍引起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关节积血、肌肉血肿和内脏出血,较少表现皮肤
紫癜,仅有时表现为大的瘀斑,而且检查凝血象有明显异常,借此可与血管性
紫癜和
血小板异常引起的
紫癜鉴别。
紫癜的
治疗依病因不同而异。
紫癜出血的原因可归为两类:
(1)血管系统病变 由于血管本身发生病变,如血管壁受损伤或血管壁的渗透性、脆性增高,引起血中
红细胞外漏,形成
紫癜。血管损伤可因细菌毒素、化学毒品、维生素缺乏等引起。如单纯性
紫癜、过敏性
紫癜、血管内压增高性
紫癜等。
(2)血液系统病变 由于血液系统凝血机能发生障碍引起的出血。如
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减少性
紫癜、肝脏疾病所致的凝血酶原减少性
紫癜、应用过多抗凝药物引起的
紫癜。
以上几种病变均不仅仅导致皮肤出血,还会引发其他组织及内脏出血。患了
紫癜,不能仅仅认为是出血,应认真进行各系统脏器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
紫癜,如风湿性
紫癜、血栓形成性
紫癜等等,均需经过系统的检查方能找出病因及病症所在。因此,对
紫癜不应掉以轻心。
紫癜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按一般习惯可分为
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及非
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有人根据血管壁变化分为炎症性
紫癜及非炎症性
紫癜。也有人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分类。常见的
紫癜及分类有如下几种:
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来分,主要有三种:
(1)单纯性
紫癜 发病原因不清楚,一般发病较轻,无明显的血液和血管的变化,偶尔有轻度凝血机能障碍。
(2)过敏性
紫癜 常由于血管壁渗透性及脆性增高而发病,血管系统发生病变,但血液本身不发生改变。因而化验
血小板数目、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都在正常范围。
(3)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此病又名出血性
紫癜,原因不明。但在有些病人的血液中可找到抗
血小板因子,这种因子能对抗
血小板,使
血小板减少而出血。
根据临床表现来分,主要有四种:
(1)单纯性
紫癜 一般无全身症状,两下肢可出现散在针头大小鲜红色瘀点,压之不退色。七天以后颜色逐渐变淡而消退。但又有新的瘀点产生。
(2)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可分为急性型及慢性型两种。急性型较少见,可发生于儿童,发病前常有感染史。发病特点是突然发病,发热,出现广泛性的皮肤出血,可有大片瘀斑、血肿,并出现粘膜及泌尿生殖系统出血,
血小板明显减少,可低于5,000/mm3 。慢性型较常见,以青年女性较多,起病缓慢,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出血。不仅发生于皮肤,粘膜或内脏亦可出现严重出血。
(3)风湿性
紫癜 两下肢出现略微隆起的大米粒大小瘀斑,也可出现瘀点,风团或水肿性红斑。同时可有关节肿胀疼痛,也可有发热、四肢无力等全身症状。
(4)腹部型
紫癜 皮肤表现同于风湿性
紫癜,但可出现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肠套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