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
研究方法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既往治疗线数≥1;(3)伴/不伴TP53基因突变;(4)未暴露过BTK抑制剂或BCL2抑制剂;(5)肌酐清除率≥30mL/min。以28天为一个周期,所有患者接受15个周期的伊布替尼治疗(口服420mg每日一次[QD]),前2个周期为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第3周期的第1天起加用维奈克拉。维奈克拉起始剂量为20mg QD,之后按照50mg、100mg、200mg、400mg QD每周剂量递增,然后400mg QD维持至15个周期结束。
在第9和12个周期结束时,对患者进行外周血MRD评估;第15个周期的第15天,对患者进行外周血和骨髓MRD评估。治疗开始后的第27个月进行第2次骨髓MRD评估。对于15个周期的第15天MRD阴性的患者,在15个治疗周期完成后进行随机分组(1:2),继续进行伊布替尼治疗或停止治疗(图1)。此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第3年开始,每4个月随访一次,对患者进行外周血MRD评估。对于MRD转阳或再次出现CLL症状的患者重新开始12个周期的伊布替尼+维奈克拉治疗后,采用伊布替尼继续治疗直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疾病进展。
图1
主要终点为:停止治疗组患者停止治疗12个月后(开始治疗27个月)总生存(OS)率。次要终点:所有患者第9、12、15周期以及停止治疗后的MRD水平,PFS,OS和总缓解率(ORR)等。
研究结果
患者基线特征
2017年7月12日至2019年1月21日共入组了225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8岁(IQR 61-72)。男性占比70%(n=157),女性占比30%(n=68)。160例患者(71%)接受过标准化学免疫治疗。222例检测到基因组异常的患者中有59例患者(27%)有基因组复杂性(定义为≥3个基因突变)。患者基线特征见表1。
表1
疗效分析
在第15周期,225例意向治疗人群中,有81例患者(36%)获得外周血和骨髓MRD阴性,112例(50%)获得外周血MRD阴性,84例(37%)获得骨髓MRD阴性。治疗期间,第9周期(74例患者[33%]MRD阴性)到第12周期(99例患者[44%]MRD阴性)外周血MRD情况改善。经过15个周期的治疗,225例患者的ORR为86%,完全缓解(CR)率为64%(图2)。
图2
225例患者中,有188例患者(84%)完成了维奈克拉联合伊布替尼治疗,直到第15个周期进行随机分组。188例患者中有107例患者获得外周血MRD阴性,其中78例患者(73%)获得骨髓MRD阴性。225例患者中有72例外周血和骨髓MRD阴性患者接受了随机分组(24例患者继续予以伊布替尼治疗,48例患者停止用药)。
截至2021年6月22日,中位随访34.4个月(IQR 30.6-37.9),208例患者存活且未失访。225例患者的预估27个月PFS率为88%(95%CI 83-92),预估27个月OS率为94%(95%CI 90-97)。研究达到主要终点,随机分组后停止治疗组27个月PFS率为98%(95%CI 89–100),高于预先设定的75%;继续予以伊布替尼治疗组患者预估27个月PFS率为96%(95%CI 79-100)。
安全性分析
在随机分组前的15个周期中,225例患者中有206例患者(92%)报告了≥1次不良事件(AE)。225例患者中有107例(48%)发生严重AE。感染(130/225,58%)、中性粒细胞减少(91/225,40%)和胃肠道不良事件(53/225,24%)是前15个周期中报告最常见的AE。在维奈克拉剂量爬坡期间,225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5%)报告了2-3级肿瘤溶解综合征(TLS),均为实验室TLS。
15个周期后,未进行随机分组且继续进行伊布替尼维持治疗的116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40%)在治疗中发生严重AE。随机分组后,24例继续伊布替尼治疗患者中,有8例患者(33%)发生严重AE,1例患者(4%)发生
表2
研究结论
在MRD的指导下,伊布替尼+维奈克拉限时治疗对R/R CLL具有有利的获益-风险特征。但考虑试验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应被认为是描述性结果,关于长期生存的决定性数据尚待公布。停止治疗后无患者发生疾病进展,随访中MRD复阳和再次出现CLL症状的患者成功地重新开始治疗,这提示在MRD指导下停止治疗或基于MRD对R/R CLL患者重新开始靶向治疗是可行的。
参考来源:
Kater AP, et al.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guided stop and start of venetoclax plus ibrutinib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HOVON141/VISION): primary analysis of an open-label, randomised, phase 2 trial. Lancet Oncol. 2022 Jun;23(6):81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