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难治性白血病的
化疗一、什么是小儿难治性白血病
具体来说,小儿难治性白血病常见以下高危因素:①超高
白细胞性 ALL,诊断时外周血
白细胞超过100×109/L;②有不利染色体核型或HRX基因重排的ALL,如出现9号及22号、4号及11号基因易位形成的BCL/ABL、MLL/AF4融合基因型的小儿白血病;③早期治疗反应不佳的ALL,表现为ALL患儿对泼尼松7d治疗无反应,或治疗19d时骨髓原始淋巴细胞加幼稚淋巴细胞超过0.05或微小残留病PCR定量大于0.01,诱导治疗42d时微小残留病PCR定量大于0.0001,或用VCDLP方案 [长春新碱(V)、环磷酰胺(C)、柔红霉素(D)、左旋门冬酰胺酶(L)、泼尼松(P)] 仍不能使ALL患儿获得完全缓解;④骨髓复发的ALL;⑤肉瘤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为T细胞性或外周血白细胞大于50×109/L)并兼有其他危险因素(X线检查示纵隔宽度大于1/3前后胸径,单个淋巴结直径大于3cm或一组淋巴结直径大于5cm、脾尖达脐下)者;⑥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很快复发的ALL,这部分病例多提示有多药耐药性;⑧具有上述不利因素的ANLL病例。除根据上述的高危因素判断患儿是否为难治性白血病外,临床医师还必须要注意到其难治性与易治性之间的相互转化,若化学治疗方案应用得当,本属难治的病例可以转化为易治;但若化学治疗方案应用不当,即使是原属易治的病例也可转化为难治的病例。
二、小儿难治性白血病的
化疗方案
成功的诱导治疗是难治性白血病得到有效治疗的第一步,一般来说,难治性白血病不但难以取得长期的持续缓解,也难以达到诱导缓解的目的,其诱导治疗方案有以下数种可供选择。
1、难治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治疗
(1)去甲氧柔红霉素为主的联合方案 去甲氧柔红霉素是新一代蒽环类抗白血病药,与柔红霉素不同的是其在第4碳位(C4)上没有甲氧基。去甲氧柔红霉素的亲脂性强,容易被肠黏膜吸收,可口服给药,且对心脏毒性低,治疗作用强于柔红霉素及阿霉素,疗效明显,是较好的抗白血病药。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为主的VILP方案 [长春新碱(V)、去甲氧柔红霉素(I)、左旋门冬酰胺酶(L)、泼尼松(P)]治疗难治性 ALL病例,其完全缓解率高于VDLP方案 [长春新碱(V)、柔红霉素(D)、左旋门冬酰胺酶(L)、泼尼松(P)]。VILP方案的具体用法:长春新碱,每周114mg/m2,静脉注射,共4次,去甲氧柔红霉素第1日12mg/m2,第2、3日8~10mg/(m2·d), 静脉滴注,左旋门冬酰胺酶6 000~10000 U/(m2·d),静脉滴注,共10次,泼尼松60mg/(m2·d)口服,共28次。
(2)VCDLP方案 VCDLP方案的特点是在VDLP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环磷酰胺(C),其化学治疗强度比VDLP方案明显增强,但骨髓抑制的作用亦明显增加。具体用法:环磷酰胺每周1次800~1000 mg/m2,静脉滴注,共4次,长春新碱每周1.5mg/m2,静脉注射,共4次,柔红霉素第1、2日30~40mg/(m2·d)静脉滴注,泼尼松60 mg/(m2·d),分3次口服,共28d,左旋门冬酰胺酶6000~10000U /m2,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1次,共10次。
(3)依托泊苷或替尼泊苷与阿糖胞苷方案 依托泊苷或替尼泊苷160mg/ (m2·d),静脉滴注,阿糖胞苷150mg/m2每日分2次静脉滴注,每周2日,共 4周。此方案对难治性ALL的完全缓解率可达60%以上。亦有报道对18例难治性ALL以替尼泊苷每次100~200mg/(m2· d) 静脉滴注,阿糖胞苷2g/(m2·d) 分2次静脉滴注,连用5d,完全缓解率达56%。
(4) 安吖啶与阿糖胞苷方案 Arlin等用安吖啶200mg/(m2·d),静脉滴注,共3d,阿糖胞苷3g/(m2·d),静脉滴注,共5d,治疗难治性ALL的完全缓解率为75%。
(5)米托蒽醌与阿糖胞苷方案 Raanami等用米托蒽醌40mg/m2,静脉注射(第1日),阿糖胞苷3g/(m2·d),(第1~5日),治疗66例难治性ALL,完全缓解率为53%。
2、200 mg/m2(共7d)。若临床或实验室判断存在多药耐药性的高水平表达,则可试用环孢素5~10mg/(kg·d),共7~10d,可使部分耐药病儿获得完全缓解。Arceci推荐了1个针对多药耐药性引起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案:环孢素10 mg/kg静脉滴注2h,紧接着使用环孢素30mg/(kg·d)连续静脉滴注4d:同时从第1日起予米托蒽醌6mg/(m2·d)静脉滴注0.5~1 h,共5d;依托泊 60mg/ (m2·d)静脉滴注0.5~1h,共5d。该方案可使诱导治疗失败的18例中6例获完全缓解,治疗过程复发的27例中4例获完全缓解,停药后复发的21例中13例获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