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诊断和MIC分型
(一)AML基本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苍白、乏力、出血、骨关节疼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浸润灶表现。
2.血象改变:血红蛋白及红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高、正常或减低,分类可发现数量不等的原、幼粒(或幼单)细胞或未见原、幼粒(或幼单)细胞。
3.骨髓形态学改变:是确诊的主要依据:骨髓涂片中有核细胞大多呈明显增生或极度增生,仅少数呈增生低下,均以髓细胞增生为主,原粒. 早幼粒( 或原单. 幼单)细胞必须≥20%才可确诊为AML。红白血病(M6)除上述外尚有红系≥50%且伴形态异常;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除了对骨髓涂片作瑞氏染色分类计数并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外,应该做过氧化酶(POX)、糖原(PAS)、非特异性酯酶(NSE)和酯酶氟化钠(NaF)抑制试验等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异常细胞性质并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鉴别。
(二)AML的MIC分型
除了临床及细胞形态学(Morphology,M)诊断以外,还必须作免疫表型(Immunophenotype,I)及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C)检查,即MIC分型诊断,尽可能作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M)融合基因检测,即MICM分型。
1.细胞形态学分型:按照FAB分型标准分为M0和M1~M7型。
2.免疫表型:髓系免疫标志:CD13,CD33,CD14,CD15,CDw65,CD45,MPO等,红系免疫标志:CD71,血型糖蛋白;巨核系免疫标志::CD41,CD42,CD64,CD62。免疫表型常伴有淋系抗原表达,较常见的有CD7,CD19,等,则诊断为伴有淋系标记的ALM(Ly+-ML)。
3.细胞遗传学改变:(1)染色体数量改变:高二倍体(≥47),低二倍体(≤45),+27,-7,-8,-11等。(2)染色体核型改变:t(9;11),MIL-AF9 融合基因( 儿童急性白血病中该融合基因阳性者86%为AML,其中75%为M5);t(9;11),ENL-ML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阳性者儿童可为AML,也可为ALL,成人则均为AMML)等。
二、AML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危险度分型
1、与小儿AML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1)诊断时年龄≤1岁;(2)诊断时WBC≥100×109/L;(3)染色体核型-7;(4)MDS-AML;(5)标准方案1个疗程不缓解。
2、临床危险度分型:低危AML(LR-AML):APL(M3),M2b,M4Eo及其他伴inv16者;中危AML(MR-AML):非低危型以及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者;高危AML(HR-AML):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中任何一项。
三、AML的治疗
由于儿童AML治疗强度需要完善的、有经验的支持治疗及监护,因此AML患儿应尽可能到条件较好的、有儿童血液肿瘤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
(一)基本治疗方案
1、DAE方案:柔红霉素(DNR)40mg/(㎡.d),d1~3,静滴30min;阿糖胞苷(Ara-C)200 mg/(㎡.d),d1~7,分2次,q12h,皮下注射;依托泊苷(VP-16)100 mg/(㎡.d),d5~7,静滴3~4h。
2、HAD方案::高三尖杉酯碱(HRT),3 mg/(㎡.d), d1~7,静滴2~3h;Ara-C 200mg/(㎡.d),d1~7,分2次,q12h,皮下注射;DNR40mg/(㎡.d),d1~3,静滴30min。
3、HAE方案:仅限于不宜用环蒽类药物者。HRT3 mg/(㎡.d), d1~7,静滴2~3h;Ara-C 200mg/(㎡.d),d1~7,分2次,q12h,皮下注射;VP-16 100 mg/(㎡.d),d1~3,静滴3~4h。
4、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10mg/(㎡.d),d1~3,静滴30min;Ara-C 200mg/(㎡.d),d1~7,分2次,q12h,皮下注射.
5、HA方案:HRT3 mg/(㎡.d), d1~7,静滴2~3h;Ara-C 200mg/(㎡.d),d1~7,分2次,q12h,皮下注射。
6、DA方案:DNR 40mg/(㎡.d),d1~3,静滴30min;Ara-C 200mg/(㎡.d),d1~7,分2次,q12h,皮下注射。
7、EA方案:VP-16 100 mg/(㎡.d),d1~3,静滴3~4h;Ara-C 200mg/(㎡.d),d1~7,分2次,q12h,皮下注射。
8、CE方案:环磷酰胺(CTX)200mg/(㎡.d),d1~5,静滴30min;VP-16 100 mg/(㎡.d),d1~5,静滴3~4h。
(二)AML诱导缓解治疗
1、MR-AML及除APL以外的LR-AML:首选DAE方案,次选HAD方案。
2、APL:以下方案任选其一。方案①:全反式维甲酸(ATRA)25~30mg/(㎡.d),d1~60,口服;DNR 40mg/(㎡.d),d8~10,静滴30min;Ara-C 100mg/(㎡.d),d8~14,分2次,q12h,皮下注射。方案②:ATRA 25~30mg/(㎡.d),d1~60,口服;三氧化二砷(As2O3)0.3~0.5 mg/(㎡.d),d1~20,静滴。
3、高危AML:①IA方案;②DAE方案(无经济条件用IA方案者,其缓解率较IA方案低)。
诱导化疗前WBC 计数≥100×109/L者用HRT2 mg/(㎡.d), d1~7,VCR 1.5 mg/㎡, d 8,以2,以减轻白血病细胞负荷,有效防止肿瘤溶解综合征,直至WBC计数﹤50×109/L 时再进入IA方案或DAE方案。
4、低增生性AML:先用HRT 2~3 mg/(㎡.d), 7~14d,VCR1.5 mg/㎡,QW,1~2次,,待骨髓象、血象增生状态改善后再进入上述诱导缓解化疗。
(三)缓解后治疗
1、巩固治疗: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者再用原方案1个疗程,APL用DAE方案1个疗程。
2、根治性缓解后治疗:完成巩固治疗后选择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1)化疗:中、大剂量Ara-C 治疗可以提高长期无病存活率。化疗按以下顺序进行。①中大剂量Ara-C+DNR(或VP-16):DNR 40mg/(㎡.d),d1~2,静滴30min或VP-16 100 mg/(㎡.d),d1~2,静滴3~4h;Ara-C 2g/㎡,d1~3, q12h,静滴2~3h或Ara-C 1g/㎡,d1~4, q12h,静滴2~3h;间隔3~4周,连用3个疗程。②HA方案:2个疗程。③中大剂量Ara-C+DNR(或VP-16),1个疗程。如果Ara-C剂量为1g/㎡的中剂量治疗,则再进行2个疗程(共6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是3~4.总疗程约12~15个月。(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指征:①HR-AML第1次CR后(CR1);②复发AML第2次缓解后(CR2);③有优裕条件的MR-AML,第1次缓解后(持续缓解6个月时);④APL治疗1年后融合基因持续阳性者。
3、骨髓抑制性维持治疗:只限于因经济条件原因不能进行上述治疗者。DA方案、HA方案、EA方案、EC方案中选3个有效方案轮替应用,CR 后第1年每4周1个疗程,第2年每6周1个疗程,第3年每6~8 周1个疗程,持续缓解3年终止治疗。
(四)CNSL预防性治疗
AML各形态亚型(除M4、M5外)在诱导治疗期进行1次三联鞘注,CR后进行2次三联鞘注,M4、M5患儿诱导化疗期进行三联鞘注3~4次,CR后每3个月鞘注1次,至终止治疗。鞘注药物剂量参照表1。
(五)CNSL的治疗:
参照ALL合并CNSL的治疗
(六)治疗中注意事项
1、诱导缓解化疗中要用别嘌呤醇10mg/(kg.d),d1~14.
2、诱导缓解化疗力争1个疗程达到CR,1个疗程用药结束后48h(d9)复查骨髓象观察:(1)若原、幼细胞≥15%,骨髓抑制不显著,预计1个疗程难获CR者,可追加Ara-C 200mg/(㎡.d),3d。(2)原、幼细胞<15%,有明显骨髓抑制者不排除应用G-CSF或GM-CSF。
3、诱导缓解化疗1个疗程未达到CR,应再进行下1个疗程争取达到CR。
4、必要时加强支持治疗(成分输血和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等),积极防治感染。
5、DNR总剂量必须≤300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