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染的综合因素
1粒细胞减少和功能障碍:粒细胞减少是发生感染的最主要因素,而且感染的发生率与粒细胞减少程度及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放化疗的骨髓抑制极易导致粒细胞减少,大剂量化疗尤其是骨髓移植前的超致死量的放化疗的预处理常使粒细胞降至“零”。当成熟中性粒细胞<0.5×109/L时,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当粒细胞降至0.1×109/L时,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极易出现。
2其他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大剂量的放化疗不仅可导致粒细胞下降,而且也可使淋巴细胞减少,进而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尤其是在骨髓移植后细胞免疫和体液持续较长时间低下;化疗方案中的糖皮质激素也可使T、B细胞功能减低,此外,还可以使巨噬细胞功能、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减低,易导致细菌及真菌感染。
3消化道粘膜损伤:大剂量化疗后对消化道粘膜损伤较重,常导致口腔及胃肠道粘膜损伤及溃疡,细菌及真菌易透过粘膜屏障进入体内而致病。
4菌群失调:在正常情况下,有些微生物机体在皮肤及粘膜(口腔,胃肠道)表面形成正常菌群,它们的许多成员似乎能产生一些抗菌物质(细菌素),它们也能相互竞争正常营养物质而相互制约,一般对宿主无害。
大剂量反复化疗使免疫功能低下,或长期严重感染使用足量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时,常导致免疫功能失调,造成二重感染。二重感染也是很危险的现象,因为引起新感染的微生物大多是肠道杆菌、假单胞菌属、念珠菌属或其他真菌类,现有的抗生素治疗该类微生物较为困难。
(二)造成感染的类型
1细菌感染:免疫缺陷患者,在80年代前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特别是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及克雷白菌属等为最常见的致病菌。随着半合成青霉素及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出现,G-菌感染发生率已减少,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草绿色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有增多趋势。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重症血液病患者发生死亡的正在增加。据报道RNA和DNA病毒 感染非常明显,绝大多数为再发感染。但由于疾病活动性和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感染可能更频繁更严重,时间也会更长。病毒所致的粘膜损伤可使细菌和真菌丛生而导致的继发性感染危险性增加。单纯疱疹感染最为常见,多发生在口周、口腔、食管及会阴部,带状疱疹亦较多见,尤其易见于长期大剂量化疗及骨髓移植患者。无过去感染者可发生严重水痘。巨噬细胞毒感染普遍存在,可来自隐伏病毒的再激活或因输血而导致,成为骨髓移植患者被检出的最常见的机会性病原体,易发生间质性肺炎,是骨髓移植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3真菌感染:长期粒细胞减少以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变化已使感染有关死亡的原因从细菌转为真菌和病毒。弥漫性真菌感染通常在死后才能作出诊断。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光滑球拟酵母菌、曲霉菌、毛霉菌及热带念珠菌为多见,偶尔也可见隐球菌感染。
4结核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结核病发生率比一般人群为高,而且临床表现常不典型,X线片上有时与细菌性肺炎相混淆。
5寄生虫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发生鼠弓形体感染而引起脑损伤,骨髓移植后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可致间质性肺炎。